作者: 安妮发布时间: 2024-06-06 07:59:32 浏览:4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与伟大灵魂对话 因果与承负的区别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善不得报、恶不得罚的情况。《窦娥冤》中有一段唱词,说“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便是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的控诉。 此时,用因果的理论,便不能很好地解释此类社会现象。在传统文化中,自古以来倡导的是“承负”的思想。“承负”即“因果”也,但又不同于“因果”也。 “因果”是针对个人,谁种因,谁得果。与他人无关。“承负”包含“因果”,但更进一步认为:个人的善恶行为,不但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家庭、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比如说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因为有“承负”,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贯行善,但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 传统文化认为,这是由于“承负”使人蒙受的。即本人如果造恶,子孙就会得祸;本人如果行善,子孙就会得福。同样,本人的命运是在为祖先承担后果,祖先如果造恶,本人就会得祸;祖先如果行善,本人就会得福。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即是这种理论。 “天道承负”,说的便是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前人的行为对后世人与自然环境、社会之间形成了蝴蝶效应。因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生活,就如鱼无法离开水一样,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形成“波纹”影响周遭的环境和他人。 在承负理论的加持下,会使每个人都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社会理想。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