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三叶草飞飞发布时间: 2024-11-10 21:42:32 浏览:1 次 发布地: 深圳市 天气: 晴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令人向往,它究竟存不存于世界某个角落? 当《桃花源记》中的情节被王维以诗的方式重新写来,更是别具一番风情 “诗佛”王维的诗以空灵通透、充满禅机著称,苏东坡曾评价他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王维到底是如何成为田园诗大V的?#古诗词鉴赏 #王维 桃花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澳,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花源记》中的情节被王维以诗的方式重新写来,更是别具一番风情。 陶渊明虽然避世隐居,但他仍然心系国家社稷。元熙二年(公元404 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第二年,刘裕就采取阴谋手段,杀害晋恭帝,自己夺取政权,结束了东晋。这一切让身处偏远山区的陶渊明听到,他是愤怒至极,平民出身的刘裕是典型的弑君篡位,大逆不道,但此刻的陶渊明不过是一个普通农民,他能做的也只不过是无奈地写下一篇《桃花源记》, 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在《桃花源记》里,陶渊明借用小说技法,以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构造了一个与当时战乱频繁、政治黑暗的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民风淳朴的“乌托邦”理想社会。这个“桃花源”非常玄妙,内心淳朴的渔民误打误撞进去之后,发现那里百姓安居乐业,一切都是如此美好,但当渔民起了功利心,想带太守去寻找桃花源,并以此来邀功的时候,桃花源就不见了。所以,自古人们讨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 就是陶渊明笔下的这个“桃花源”,到底存不存在呢?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桃花源”是陶渊明内心政治理想和美好愿望的化身,说它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某个角落,不如说它长存于善良人的内心。这也是为何千百年来,“桃花源”如此令人向往,让人余味无穷的重要原因。 武陵渔人因为喜爱春天的山水,所以任小舟沿着两岸开满桃花的清溪一路漂流,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清溪尽头的桃源洞口。他小心谨慎地穿过山洞,一片平旷的原野豁然眼前,他好奇于原野中一处云树朦胧的地方,走到近前才发现那里坐落着千家万户,掩映着茂盛的花竹。樵夫报来的是汉朝的姓名,居民们穿的依旧是秦时的衣裳,与之交谈,方才明了他们于世外建起美丽田园的因由。在这里居住,渔人真正感受到了月夜的恬静,日出的蓬勃,他喜欢人们于清晨扫开满地的落花,看黄昏时分渔夫樵父乘舟归来,当然,他也十分繁忙,因为人们竞相将他请到家中问起俗世的短长。村人因避世乱而至此成仙。从此隔绝尘世,渔人虽然知道仙境难得,但却因为思念家乡而离去,然而他终不能忘记桃源,于是又在一个春天殷勤寻来。这一次,自认为过路不忘的他迷茫在了山水之间,因为“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