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赠我蒙汗药
昨日乌头碱中毒的患者经救治后脱离生命危险,下班后和友人一起吃饭聊天,谈到了古代豪侠行走江湖,打家劫舍必备良药---蒙汗药。我脑子里蹦出来的是便是“美人赠我蒙汗药”,那是曾让少年的我最着迷的一句不是诗的诗。每每看到,就莫名有种笑饮砒霜之快感。快,稳,准,快意人生当如是。
中国人的江湖,标配有三:黑店,蒙汗药,转心壶。至于美人,从来只是江湖的包装,明面的借口而已,古今皆如此。
江湖里有历史的知名黑店,一般都有个风情万种又深藏不露的老板娘,伙计们个个是人才,要么是麻醉学专业住培带教老师,要么是法医病理学专业博导,专职让人躺倒后化整为零。
最代表性的店,当然必须是新龙门客栈。老板娘金镶玉左手柳叶镖,右手柳叶刀。客人来了,跑堂伙计先负责麻倒,然后厨房伙计手起刀落庖丁解牛,再麻利地架到火上烤。伙计有时候比老板还机灵。
黑店的特有产品很单一,牛肉。作案工具更是粗糙到崩溃,就两样:酒、蒙汗药。牛肉可不是你我吃过的牛肉。
月黑风高的夜里,伙计们用蒙汗药把客人麻翻,开膛破肚之后,就开始生大火烧滚水,就着柴火的光亮,和面拌馅儿包包子上笼屉,开蒸“牛肉包子”。
蒙汗药是行走江湖常备良药,主要成分为东莨胆碱,由于能抑制中枢神经,使肌肉松弛,腺体分泌受抑制,让人体的唾液和汗液不再产生和排出,就像是什么东西捂住了皮肤不让它出汗一样,所以古人将此药取名为“蒙汗药”,主要成分是曼陀罗花。
传说三国时华陀用来做麻醉剂的麻沸散,成分与此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说到此花成效,“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此,饮须半酣,更令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同样的,离开用途谈正邪,也是耍流氓。同一药物,用于治病救人是良药,用于他途,那就是天南和地北。
金庸小说里面最接地气的男主角——韦小宝。他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游刃有余地生活在皇室宝殿之中。除了他的嘴上功夫,他还擅长使用蒙汗药。比如奉假太后之命去传召韦小宝的四位太监,被韦小宝用蒙汗药迷倒;围攻独臂神尼的西藏喇嘛也被韦小宝用蒙汗药迷倒。韦小宝的这招,可谓是屡试不爽。
江湖中影响最大的和蒙汗药有关的事,当属晁盖的智取生辰纲。杨志众人在黄泥冈吃了晁天王卖的药酒后,一觉从日色当午直到二更,方才得醒,然后发现押送的生辰纲被取了个干净。这起抢劫案不仅名满天下,还就此拉开了一出逼上梁山的斗争序幕。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救人药还是害人药,均在人心。
蒙汗药的战略合作伙伴,自然就是酒。曼陀罗花味道辛辣遮掩不住,加在酒里就不显山不露水。酒算是古代的大众饮品,本是寻常物,不寻常的,是装酒的器皿转心壶。
何谓转心壶?顾名思义,一个酒壶,藏有两颗壶胆,所以也叫两胆壶。原理就是分别通过酒壶把柄上的两个眼儿,往壶里注入酒水。有料的注入一个小孔,没有料的注入另外一个小孔。这样的机关,让一个寻常的物件变成了一个了不得的暗器。
相聚而饮,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划拳行令,把酒当歌,称兄道弟,其乐融融。带了这转心壶的人,只需等待对方微醺,暗暗按住其中的一个小孔,给自己满上,笑看对方,一仰脖子,先干了这杯酒。对方看到的只有满满的诚意。之后,重复一次倒满自家的杯子。然后,轻轻按住另外一个小孔,把毒酒倾入别人的酒杯。再然后,大功告成。从此,江山是你的,银子是你的,美人也是你的。
江湖里总有各种各样的传说。这里是麻醉剂蒙汗药,那里是打家劫舍的利器。这里是工艺品转心壶,那里是笑里藏刀。所以,别问江湖在哪里,别想从地图里找,一定找不到。江湖不在江,也不在湖,在人心。
美人赠我蒙汗药,哈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