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刘开《问学》
一个有见识的人,
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
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
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评论:
作者: 灵魂的修行,是终极的修行,最终走向觉醒,人的灵魂是沉睡的,而这辈子我们要通过修行让自己醒来,觉醒后的灵魂,懂得了为什么而活,也真正走向了灵魂的救赎。
灵魂的修行是灵魂的唤醒,灵魂是驾驭我们生命的主观意识,而意识醒来之后,整个人都会变得具有灵性,直觉力,第六感,都会提升,灵魂是不生不灭的,因而灵魂的修行是超越时间的。
作者: 人也是有良心的,修心是所谓的修宽容心,理解心,善心,爱心,感恩心,慈悲心……这些虽然不是与生俱来的,却可以通过后天的修行让自己的心灵美好。
心灵的美好,是一种修行,任何一种心灵的修行,都是升华,活出真善美的生命,那是生命的纯粹与心灵的高贵,心灵之美,是由内而外散发一缕馨香。
作者: 人性的修行,是趋向于超脱人性,修掉人性中丑恶的一面,返璞归真,人性的修行是优点的修行,是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超凡脱俗,让自己散发着人性的美好光辉。
人性有很多缺点,只有当你改变自己,去除人性的缺点,修炼自己人性的优点时,我们最终才能走向一个最好的自己,人最重要的是意识到改变自己然后付出行动来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