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电影《拨浪鼓咚咚响》的导演白志强,很高兴可以在这里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台前幕后。
其实电影已经于2月25日正式公映了,截止到此刻(3月3日下午)票房累计114.6万元,这个数字可谓凄凄惨惨戚戚了。虽然预先意料到票房不会太高,但是也确实没有想到会这么低。
2天前宣传侧特意做了一张椰汁牌风格的破百万海报,我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是几十个自嘲的“哈”字,竟然惹得一群朋友争相安慰鼓励。其实我还好,的确这样的票房成绩难免让人沮丧,但是想到这部电影历经5年坎坷,总算是通过大银幕和观众有仪式的见面,已然非常难得了,只是确实也希望票房可以再涨一些,至少可以让宣发方,也就是大象点映可以尽量回本,让他们有机会再去支持下一个“拨浪鼓”。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有机会再做一张破250万的海报,我也希望宣发团队不要气馁。
一路上路演下来,不少人都会问起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其实缘起在于我之前拍摄的一部纪录电影《边走边唱》,接触到了一大批留守儿童,当我看到他们的艰难处境时,总觉得该做点什么。当时有人提议可以为他们拍摄一部纪录片,但是考虑到这些孩子将来长大后可能并不想看到自己充满艰辛的童年,于是就萌生了拍摄一部故事片的想法。
这就是《拨浪鼓咚咚响》的缘起,当然,这部电影的故事也的确是有原型的,毛豆的角色就是参考了一位失去了父亲的留守儿童创作的。这个孩子就一直盼望着父亲可以给他放一场烟花,也就有了片中结尾处的那场令人印象深刻的烟花。
不怕丢人地说,这场烟花是我们蹭的隔壁村的。没错,我们剧组太穷了,买不起那么多烟花。正好当时赶上灯会,隔壁村要放烟花,于是制片就跑过去一顿安利,说我们可以让你的烟花放得更有意义,于是得以延迟燃放。
只是没想到那天拍戏拍到了凌晨1点,放烟花的老乡恼火了,说我们村的人都走光了,还不让放,于是一股脑地把烟花全部点燃后就走了。我就赶紧招呼演员、工作人员马上拍摄,当时心里还觉得有一些遗憾,因为烟花实在是太绚烂了,不是苟仁这个角色可以放得起的,不过从实际观众的感受来看,似乎这点并没有受到诟病,大家反而很受触动。
在此,遥谢一下那个燃放烟花的朋友,和我一起导演了这场戏。有时候,电影拍摄也充满了偶然性,这也是电影的魅力
除此之外,电影里还有不少有意思的地方,电影开头站在村口的那个二傻子,其实是我的副导演客串的,为什么演得那么像,纯属于本色出演(手动狗头)。还有色眯眯的房东,那是我的美术指导,目前他已经成功劝退他的丈母娘三次观影冲动(哈哈哈哈)。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我也客串了一个路人角色,包括我的名字也出现在了影片的台词中,就是那个欠债的包工头白志强。之所以有这个设计,是因为我们剧组确实非常困难,有一半人是没有工资的,但是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值得拍,应该拍,所以都主动揽活,甚至帮我借钱,最终完成了这部电影。
最近在多个平台也发布了电影完整的幕后纪录片,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搜搜看,或许就能知道我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为什么还是执着于完成这部电影。
这里也可以引用我的师父也是这部电影的监制芦苇老师的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当下中国电影宏大的叙述和过度的商业片泛滥已经成灾了,但是真正的中国的百姓、中国的人民在银幕上是缺位。
所以虽然这部电影经常被定义为小众文艺片,但是在我眼里它其实才是真正的大众电影,因为视角对准大众,同时也为大众而拍,希望大众观看继而影响大众。只是截止到今天,影片的观众只有3万余人,虽然已经非常宝贵,但是还是希望看过并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可以推荐给身边人,帮我传播这份善意。当然,不管这部电影最终的市场成绩如何,我相信在岁月的长河里,《拨浪鼓咚咚响》都会持续散发它的价值和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