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遇見发布时间: 2022-04-06 11:28:48 浏览:5 次 发布地: 深圳市 天气: 晴

        【中學】 以前,讀過一篇古句“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病包括人,動物,植物),現代理解的中醫是中國的醫術,可是如果讀150年前的古書時要注意,那時沒有“中國”這個概念,中醫是治人的醫者。 古代的孩子,出生時會剃一次頭,然後就不能隨意再剪頭髮,孩子時任由頭髮自然垂下來,等到8歲頭髮很長,就可以束發。等到15或20歲,才可以“立冠”,正式戴上帽子,成為大人。 在學堂里,立冠之後,才可以学《大學》,《中庸》,那在這之前能讀什麼,難道是兒童文字?現代詞語里的小學中學大學,其實是100年前白話文時借鑒了日語的名稱,當然根源還是華夏文化,但意義是不同的。 小學,蒙童最先学的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然後是《名物蒙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明末以後還有一本著名的工具書《笠翁对韵》,也是作文章必修課本。 古文里,有“中學”一詞,意義卻是空泛的,因為沒有佐證,我們也不知道“中學”是什麼。按照古人上中下,大中小的嚴格分類思路,大學教的是如何治世做大夫,中學應該教的就是如何安身立命。 古人崇尚的是,你要先管好自己,把自己整明白,才有資格学《大學》,不能再說下去了。#书籍 #讀書筆記 #哲學 #中學 #中醫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