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唯物论唯心论】
唯心论
孟轲,公园前371--前289
庄周,公园前369--前286
唯物论
荀况,公园前298--前238
韩非,公园前280--前233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心,按天命行事,反求诸己,追求本性的道德修养,有益于得,富贵生死是天命决定的,追求也没用,不要外求,不要怨天怪命,要在内心上下功夫,主官反省自己,凭借内心的省察克制去知性知天,就能符合天之道,就能成为仁人。
庄周,齐万物而为一,只要人完全忘却了现实世界,忘却了生与死,完全抛弃是非的争论,就可以得道或和于道,于是道即我,我即道。从事物不同方面去看,就像肝和胆也很遥远,从事物相同方面去看,事物毫无区别,都是一个东西。一切客观标准都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主观相对的,是非无法判断。
荀子,形具而神生,天不是神秘的东西,就是天地风雨万物的自然变化,因此天没有意志,不能主宰社会。自然界变化有自己的规律,剩下的不知道了,看不明白观点。
韩非子,法家,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上个瞬间写了,就不重复了。
唯心主义主体在天,在道,在理。唯物主义主体在人,在外,在物。唯心主义看的多,能理解一点,唯物主义看的少,基本没啥太多概念。两个概念都能讲得通,都有理,再学习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