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风清扬丨前华为高级工程师发布时间: 2024-05-24 07:09:09 浏览:172 次 发布地: 日照市 天气: 晴

        《我的阿勒泰》只拍了原著的冰山一角 《我的阿勒泰》看完了,很好的剧。 如果没有爱情线,也许可以说电视剧拍出了原著的大部分。加了爱情,反而变窄了。 阿勒泰那样的地方,一切都是浓烈而自然的,爱情的斧凿,会破坏那种浑然一体的自然感。 原著散文的好,就在于自然得有一种大美。 首先是风景美。风景里站一个人,不管什么姿势,再加几匹马,一群羊……不需要剪裁和修饰,就是壁纸。 这样的风景,李娟甚至不怎么写,因为那是她的日常。但在一些抒情的部分,李娟会有一些洞彻天机的句子: “我所了解的这片土地,是一片绝大部分才刚刚开始承载人的活动的广袤大地。在这里,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 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立刻出来了。 天地茫茫,中间有人在扑腾,在沉浮,在挣扎,当然,也在挣扎过后的一点空间里享受。 挣扎的沉痛,李娟写出来了。 挣扎后的一点空闲,看看云,吹吹风,带一群孩子去认识薄荷草——这也是《我的阿勒泰》的动人处。 有人说剧版拍得太轻了,回避了书里的粗粝和沉痛,我不以为然。观众容易看到沉重,以便我们去表达悲悯(李娟似乎说过怜悯是居高临下的懦弱);生活在其中的人,再沉重的东西,也能拿起放下,我们眼中的苦难,因为被消化而显得云淡风轻。 这种消化,就呈现出一种治愈感,一种起码是面对生活时的淡定从容(就像李文秀的妈),有时候,还要更进一步,就像剧版里面,颠簸到了冬牧场,牧民说的一句话: “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这种豁达感,还有李文秀妈妈对弄丢奶奶的漫不经心,说丢了就找回来,这个细节,李娟在《羊道》也写过,牧民丢了东西,根本不急的,反正荒野从来没有人来,并不会真的丢,找回来只是时间问题。 巴太的原型,是书里的麦西拉,他非常松弛地生活着,书里不多的篇幅里,写出了爱的颤栗,也写出了爱情的尊严:初见时,她邋里邋遢的,她不愿意这样面对麦西拉,于是回家换了干净好看的衣服;有一次,她遇到了在泥浆里做事的麦西拉,她也不愿意用自己的悠闲和整洁面对麦西拉的泥浆——这种微妙感,正是爱情的动人之处。 爱情在原著里,只是很小的部分。麦西拉唤起的,是李娟生命里的一部分,比如说跳舞。李娟在乡村舞会上认识了麦西拉,她爱上了舞蹈,能看到身体里藏着舞蹈,往深里说,是看到自己的生命力。这是爱情的迷人之处。 #干货分享 #睡前读书 #读书 #每日读书打卡







评论:
空心菜: 正在追这部剧,感觉不错,希望是个治愈系的剧。
Souler: 这个评论是你自己写的?
Souler: 仿佛也看到写下这些文字的你也去了一趟阿勒泰 如此美好 今日精神食粮已到位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