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濑巳喜男,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齐名的日本电影大师,同样历经了日本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发展。早在无声电影时期,成濑就崭露头角,而到有声电影时期,他很快就站稳了脚跟(他的第二部有声电影《愿妻如蔷薇》即获得当年旬报十佳第一名),并逐渐发展出自己成熟的电影体系。与小津和沟口不同,成濑采取了比较隐性的电影风格,他更着力于细致捕捉人物心理,并往往将女性置于核心地位,而这种核心地位并非仅仅是去塑造一个他者眼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或者仅仅是成为被讴歌的悲剧人物或者牺牲者,相反,这些女性角色具有明显的主体性,由自己之所爱而喜,因自己之所悲而泣,而无需从属于他者,以此出发,成濑创作出各种鲜活可人的女性形象,甚至被誉为“比女人更懂女人”的导演。
成濑的思想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这体现在他的影片中。禅宗提倡用“悟”的方式去掌握世界, 因此禅宗排斥自然语言。禅宗认为人与自然的最高最和谐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罗素认为, 自然语言是个不精确的系统, 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基于此提出著名的罗素悖论。只要有自然语言存在, 人就不可能彻底了解自然。因此禅宗提倡的是用心去悟。只有这样才能不被自然语言束缚, 真正了解自然, 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成濑巳喜男的沉默寡言或许是他厌恶了用语言来交流。因为他觉得语言并不能正确传达他对演出的要求。他如果用语言来指导演员演戏就会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 因此他对演员也是要求用“悟”的方式来接受指令。他希望能与演员用“心”来交流, 只有这种用“心”的交流, 才能达到语言指导所达不到的效果。
因为这个原因, 成濑的影片很少起用新演员, 所有的影片就是那么几个人。高峰秀子、原节子、上原谦等, 因为他认为如果和演员形成了一种默契, 那么所有的工作就会变得轻松。如果频繁地更换演员, 要和新演员重新培养这种默契是件很费脑筋的事情。
成濑对演员表演提出的用心去“悟”的原则和世阿弥的对能乐幽玄美的理论如出一辙。成濑巳喜男也要求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动“心”而不动“身”, 只有这样才能把隐藏在精神层面的、深藏内心的情绪表现出来。为此, 成濑希望演员在演戏的时候能不动声色地把需要表现的东西冷静地表现出来, 达到禅学上的“中道”的境界。
成濑很讨厌那种很夸张的演技, 对于演员夸张的表演他总是不能接受。







评论:
听破音er的: 金基德跟这个成濑巳喜男有点像啊 刚从你这知道这个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