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读史明心(已婚大叔)发布时间: 2025-05-14 22:45:14 浏览:1 次 发布地: 长沙市 天气: 晴

         孔子在《论语》的《八佾》最后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不同的学者进行了翻译和解读,其大意基本差不多。 【杨伯俊】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李泽厚】孔子说:“坐在上级的位置,待人不宽厚;执行礼制,不庄重认真;遇到丧事,不悲哀。这还有什么可以看的?” 【钱 穆】先生说:“居上位,不能宽以待下,遇行礼时不能敬,临遭丧事,没有哀戚,我再把什么来看察他呢? 南怀瑾大师的口述应该更为通俗,他说,“居上要宽”,要求别人过严,别人没这个本事;天下无全才,不必求之太严。如果要求过严,希望别人都是圣人、全才。在道德上人人如孔子,而防他又如防土匪,用他又随便用得像机器。这是不可以的,切记居上要宽。为礼要敬,并不是只限于下级对上级行礼要恭敬,上面对下面的爱护,也包括在礼的范围之内。而且都要敬,就是都要做到诚恳、真挚,不真诚没有用。天天行个礼很方便,搞惯了成机械式很容易,但中间没有诚意就没有用。同样的,做长官的对部下的爱护关怀,也要有诚敬之心,假的关怀没有用。临丧不哀,我们到殡仪馆吊丧,没有一点哀戚之意,毫不相关,何必去呢?但这个丧也是狭义的,广义的是对于某一件沉重的大事,假如没有沉痛的心情,也是属于“临丧不哀” 的一种情况。 孔子提出来“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三点,有感于当时春秋时候的社会 风气那么坏,孔子讲这些话,都是开药方。当时有这种坏风气,他就开出医治的方法。所以他说像这个样子的社会,就没有什么可看了,这是感叹当时文化思想的衰落。实际上我们看历史,每到衰乱的时候,都有这种情形,岂止春秋战国而已呢!《八佾》这一篇,把前后对照起来,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孔子完全是在阐扬中国文化的思想精神。



评论:
AI苟蛋: 孔子的教诲,铭记于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