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访古之谷山采石场遗址
谷山采石场遗址是一处宋代至民国时期的青石矿藏开采遗址。
遗址所处峡谷宽约20米,现存有四个大小、深度不一的采石洞,呈东西向分布,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各采石洞洞壁均保留有人工开凿痕迹。
由于长年来大规模开采,石坑深达20余米。被由上而下挖成“梨”形的山体里“别有洞天”,从山顶流下的汩汩山涧在坑底形成一池清潭,风景秀丽。
湖湘四大名砚之一“谷山砚”即产于此地。
长沙“谷山砚”历史悠久,为湖湘地区“四大名砚”之一。据宋代米芾《砚史》记载:“潭州(今长沙)谷山砚,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慢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清乾隆年间刊刻的《长沙府志》亦载:“谷山,县西七十里。山有灵谷,下有龙潭,祷雨辄应。有石色淡青,纹如乱丝,叩之无声,为砚发墨,亦有光。”
此外,《清一统志》也载有:“谷山,在长沙县西七十里,产青纹花石,可为砚。”以上文献记载与实地调查印证:此处即为宋代至民国时期长沙“谷山砚”的采石场。
后来随着制砚业的萧条,该采石场出产的石料主要用于制作墓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