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也太可怕了!直接给了我一次悟道的机会!
上个月老家有个远亲找我看病,因为见不到人,就按照网络问诊的形式进行了辩证。
患者主诉潮热汗出,汗时脸烘热,每到下午 3-5 点尤其明显。
我略加思索之后开出了桂枝汤加大热的附子,考虑到患者自诉出汗后怕风怕冷,附子剂量挺大,心想四天够了,就写了四剂。
清明回老家,患者带着她姐姐又来找我,说自己服药四天,几年的出汗已经好了。但是她姐姐跟她一样的情况,我照例执行严格的整体问诊,心想还用一样的方子吧!
正说着话,这个姐姐走到阳台,解开脖子下面的纽扣试图散热,转过头说,出汗这就开始了,每天都是这样!
我看着患者背影,问她妹妹,是一样的情况吗?她妹妹说就是一样的,还加了句可能是遗传吧!
我惊出一身冷汗,此等情形怎可用附子?
于是重新处方,用了李东垣的“当归六黄汤”,开了 6 剂,心想这也算同病异治的经典案例了!颇为得意!就等着六天后捷报!
一周之后,我再次遇见患者(姐姐),是在药房,来买小柴胡颗粒。我随口问了一句,出汗应该好了吧?(信心十足)
这位姐姐说,没呢,还是出汗!
我啊了一声,追问道,你不是怕热嘛?现在还怕热么?
这位姐姐又说,每次出汗的时候很热,出完汗之后冷的很!
我恍然大悟,马上吩咐药剂师重新配方,桂枝汤加附子,六剂。
昨天传来消息,出汗已止!
今晚在亲戚家,再看见姐妹俩时,妹妹已经显出面色红润的样子,手掌指头均饱满,按压弹性十足,姐姐初愈,面容不及妹妹,但也比初诊所见要好。
这让我再次深深体悟到了“三因制宜”的重要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这个“因时”的时,不只是年轻与年老,也不只是春夏与秋冬,更不只是白天与黑夜,还需要考虑到病症发作的前与后。
另外一个反思,面诊时的嘈杂,确实会干扰到医者的思绪,在线上沟通,反而能静心细致辩证。
可见,耳听未必为虚,眼见未必为实!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
- 漫霖,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不惑。 有怀投笔,慕宗
- 三三碎碎念(๑乛◡乛๑) 刺猬声音好糯啊~就是声音怎么调都好小哦~我的大嗓
- Hi!这里是一篇谈恋爱的帖子[粉红心心] 如果你也有认真谈恋爱的想法,我们
- 写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你的人生困境。 如果你没有爱好,那你就开始在网上
- 男人不爱你的时候也可以装作很爱你,一切没有突然的不爱,都是计划已久
- 《没有因为没有所以》 纵然万劫不复 纵然相思入
- 《吞噬与如是》 一个吞噬 一个如是 失控与平衡的艺术 阴与阳的相生
- 下午有点空就出来了,初一在山海关电影院没有买到票,山海关电影院奇葩
- 2019年初,和大学同学一次闲聊后,决定在三月用空闲时间各自完成一套作品
- 行走世间,慎言慎行,莫轻易树敌。无论对方位高权重,抑或平凡如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