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焦虑,其实都是假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 每天在不停的刷视频,上网看各种观点、创意和想法,想看什么直接搜索,算法会根据 你的喜好,主动推给你喜欢的内容。这往往会让我们进入到即时满足的状态,也就是舒适圈,从而停止思考。然而,无论这些观点概念有多么新颖,让我们觉得有多么正确,都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就是这并不是事情的全貌,可能只是这个世界想让你看到的。久而久之,这些未经我们自己“消化加工”的观点,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让我们产生对某一事物的片面看法。这些看法又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行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拥有这片面的“唯一想法”的破坏性就愈发明显。我将从自己的角度,探讨为什么“你只有一个想法”可能是“危险”的事。当然这也是片面的,但如果能影响自己的一些思考,那可能也是一点点意义所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过的,比如:女人要活的精致,精致的女人就应该有个名牌包,是朋友就应该怎么怎么样,什么30岁的男人就该有台自己的车,实现个人价值就要996,没有车房谈什么恋爱,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就要补课,上补习班,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等等等等。这是不是大多数人焦虑的来源,有一个算一个,请对号入座。这些梦潜移默化的成为很多普通人,在对待爱情,友情 ,家庭,工作,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甚至有人把某些当成是人生信条。殊不知,这些不过是资本跟我们开的“玩笑”,他们要用这些编织的梦让我们焦虑,让我们消费,而我们却用这个编织的梦来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想想也是挺可笑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按耐不住就会喷我了。但如果我们视野足够开阔,甚至纵览古今,理性思考,才能透过表意看到内涵。当资本说女人要精致时,他们会说,口红,包包,香水,会让女人变的精致,只要花钱就能变,唾手可得,于是你信了。这时,你就可能会因为自己没买上,或男朋友没送你,而感到沮丧,有的还能吵两句。但她们不会跟你说,精致的女人是“秀外慧中”,“勤俭持家”。我今年35,干着普通再不能普通的工作,平时除了上班,偶尔看看书,看看电影,空了也和朋友小酌两杯,现在我的车已经放地库,有时几个月也动不了一下。28岁时,我买了人生第一辆车,国产小越野,上路8万多,车很一般,但当时是开心的,没开两年,我又换车了,一个更大的城市越野,还是国产的,上路花了17万多。前后来来回回折腾了30来万,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小钱,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确实不算少。回过头来想想,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其实我并没有那么需要车,可能家人更需要,但当时更多的可能觉得男人多少岁多少岁,不管好坏,都要有辆车,其实这是“谎言”。说这些并不是后悔什么的,只是如果把这些仅仅是用来满足虚荣的经历或金钱,把它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可能是我这个年纪最想做的事情,比如家人,如果有年轻人看到,买车之前多想一想,多照顾身边人的想法,当然如果你钱多到花不完,就当我没说。 万事万物都有多面性,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透过表现看本质。也正如古人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当然,如果你已经财富自由,时间自由,那真的可以去诗和远方。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能过好当下的“苟且”,不要为了未拥有的而焦虑,因为未来不可知。珍惜已经拥有的,因为那显得更珍贵,活在让下,这难道不是诗和远方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