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各朝各代,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创业和守成的时代。创业时代,诸家并起,竞向前途,开辟新路径;到守成时代,就只是咀嚼,消化前人所已经发明的东西了。 天下事物极必反,有汉儒的泥古,就有魏晋人的讲玄学。有佛学的偏出于世,就有宋学的反之而为入世。 罗素说“东西洋人,是各有长处的。西洋人的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东洋人的长处,在于合理的生活”。吕思勉先生高度赞誉罗素的这句话,若论东西方的差别要追溯到远古时期,西方是游牧为主,掠夺为生。中国的文化根源,则是农耕社会,比较平和。这点牟宗三在《中国哲学十九讲》里也有提到过,人类文明若想有长足的发展,终是要有人承担起会通中西之重任的。 读史,不为偏见所囿,此亦妙哉。[咖啡] ——夜读📚《中国通史》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各朝各代,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创业和守成的时代。创业时代,诸家并起,竞向前途,开辟新路径;到守成时代,就只是咀嚼,消化前人所已经发明的东西了。 天下事物极必反,有汉儒的泥古,就有魏晋人的讲玄学。有佛学的偏出于世,就有宋学的反之而为入世。 罗素说“东西洋人,是各有长处的。西洋人的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东洋人的长处,在于合理的生活”。吕思勉先生高度赞誉罗素的这句话,若论东西方的差别要追溯到远古时期,西方是游牧为主,掠夺为生。中国的文化根源,则是农耕社会,比较平和。这点牟宗三在《中国哲学十九讲》里也有提到过,人类文明若想有长足的发展,终是要有人承担起会通中西之重任的。 读史,不为偏见所囿,此亦妙哉。[咖啡] ——夜读📚《中国通史》
新的目标,《中国通史》,国庆节争取看完
今天在看《中国通史》发现夏朝之前有邦国存在,我以为直接从原始部落直接演变到建立朝代的,看了才知道原来在此之前已经有了邦国的存在,而夏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五谷的存在,还有邦国时期猪的地位挺高的,出土的文物中有猪头龙身的,可见其地位之高,而猪的出现也比龙早,但距今仍有5千年,可见其华夏历史之长,而后面对禹的存在竟然存疑,禹第一次出现是在《尚书》一书中,而这本书经过修订一系列的编写之后,对其内容有可能是古人的神话想像,而现在也没有找到禹的都城在那里,但大禹的精神却传承下来了,有的皇帝还会去祭拜,而商的都城在如今的河南安阳也是盘庚后来迁徙过去的。
《中国古代史教程解析》第一篇 原文写道: 中国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人类起源各个阶段的化石,在中国境内都有发现。目前在中国境内所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是元谋直立人。 原文解析: 这一段话,解释了在中国境内,曾有大量古人类生活栖息,通过这些出土的化石,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远古人类,他们的体质特征有哪些,又是如何生活在这片大地的,为人类历史,提供了怎样的色彩。 原文写道: 元谋人化石是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西北发现的。已发现的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属于同一个成年人个体。根据门齿形状测定,元谋人应属早期直立人,还具有从类人猿向直立人过渡的特征。 原文解析: 这一段话,是对元谋人的介绍。其中,“元谋”一词,出自傣语,意为天马、骏马。 元谋县以“元谋人”化石为例,被称之为东方人类故乡。 关于元谋人的两颗上内侧门齿,原文中没有过多的介绍,在这里,我做一个补充。 这两颗上内侧门齿,一颗为左上内侧门齿,一颗为右上内侧门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个体。其特点是牙齿化石程度很深,颜色灰白,两颗门齿呈铲形而硕大,较扁平。 这段原文的重点在于这句话: “元谋人应属早期直立人,还具有从类人猿向直立人过渡的特征。” 为什么说这句话是重点,因为这句话看似普通,它向我们提出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直立人? 二.类人猿是如何向直立人过渡的? 第一个问题,所谓“直立人”,又称之为猿人,生存年代在距今180万——20万年前,是除南方古猿之外在地球上生存时间最长的化石人类成员。目前发现的直立人分布于非洲、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地点。 进入直立人阶段的人类,在体制特征和行为模式方面均呈现明显的特征性变化,如脑量增加、四肢更加灵活、直立行走功能日趋完善等;在文化行为方面,直立人具有了制造和使用不同类型石器、用火和狩猎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首先解释一下“类人猿”,它本是表征现代猿类的概念,动物学家们给生存于现代地球环境条件下的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较之其他猿类更像人的猿类的整体命名,其参照点是人。 类人猿向直立人过渡的主要特征在于直立行走。关于直立行走的优势,它解放了人类的双手,为后来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创造了条件。 原文写道: 根据地层判断,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应属早更新世,利用古地磁法来测定,距今约170万年。在同一地层中还出土了数件石器,均有石英岩一次性打制而成,样式也都比较简单原始,表明元谋人尚处在旧石器时代早期。 原文解析: 这一段话,主要提到了元谋人所处的时代,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看。 第一个方面,从地质学的角度,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属于第四纪地质学早更新世。第四纪地质学包括更新世与全新世两个阶段,早更新世是更新世的第一个时期。 这里在说一下“古地磁法”,它是利用地球的磁性来断定地层年代的方法。 古地磁法包括考古地磁断代和地层沉积磁性断代。 考古地磁断代是利用某些谷物的热剩磁性进行断代的技术,用于新石器时代以来窑、炉、灶、砖、瓦、陶瓷年代的测定。 地层沉积磁性断代是利用地层沉积磁性,随地磁极性倒转,而倒转的现象进行断代的技术,多用于古人类遗址的断代。 第二个方面,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可以说,旧石器时代早期是人类历史的开端,也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这里说一下“石英岩”,它由砂岩变质而成,其特点是硬度较大,是制作石器的好岩料。 原文写道: 在出土元谋人化石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屑,此外还发现了两块小烧骨,这说明元谋人已经初步掌握了用火的技能。 在出土元谋人化石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有剑齿虎、剑齿象、中国犀等,反映出元谋人所生活地区温暖温润的气候特征。 原文解析: 这一段话,讲述了元谋人留下的文化资源。比如火和烧骨的出现,在当时看来,有着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就进一步证实了元谋人已离开动物类而迈进真人的门槛。 林耀华先生在《原始社会史》一书写道: “这样就把人类用火的历史,从北京人提前了一百多万年。” 除了会用火之外,元谋人的生活以采集为主,主要采集果实和嫩芽,因此,可以看出,他们是杂食者。 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元谋盆地的地质背景。 元谋盆地位于云南省北部的金沙江畔,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度不一,平均7千米;海拔在1100米左右。 元谋盆地的范围并不大,特点是地质多样性,涵盖了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大岩石。 有地层、构造、古生物、古人类、土壤等多种地质现象,尤其造就了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元谋人遗址和具有极大欣赏价值的土林景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谋人的文化和生活,笔者认为,元谋人的出现为人类历史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通过出土的化石和遗物来看,都为研究人类起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 恩格斯就这样说过:“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
最近在看《中国通史》这个100集的纪录片,目前看至26集西汉灭亡之际,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古代史真是足够的血腥,基本是连年战乱,人命如草芥,百姓死伤惨重!犹以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项羽坑杀秦卒二十万令人震惊,不得不说国人对国人还真是残酷!还好有文景之治,昭宣中兴这些短暂的清明治世令人欣慰!
第65天 两都巡幸 两都是指 元上都和元大都。 忽必烈在开平新城即位,自此元朝建立,但是汉人的经济文化着实让人欣羡,所以往汉军北上之要塞——燕京而去,还是由元上都的设计师刘秉忠设计而建造出坐北朝南,以中心台为中心的元大都。 每年的冬天,忽必烈坐着象撵从元大都出发,浩浩荡荡两万人,历时半年抵达元上都,而后又返回元大都,从此年年往复,这便是两都巡幸。 元上都历史99年,在大火中付之一炬,而元上都历久弥新,循着历史的车辙前进,成为了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北京。 不知怎么地想到这首词,“衰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声笛,枉将绿蜡作红玉,满座衣冠无相忆,时光来,复去……”
看了这么久,我的《中国通史》终于看到一半了[庆祝]
有好好记着,从没忘记。
提起丝绸之路, 过去只知张骞, 却不知班超, 真算是孤陋寡闻数典忘祖了![捂脸哭] 班超, 真正的实力派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