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都在嘲笑范进,长大后,我们人人都是范进
小时候都在嘲笑范进,长大后,我们人人都是范进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算色呢?”
现在好了,
以前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孔乙己很可怜,但又不懂可怜点在哪,现在我懂了[我酸了]



因为生活, 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 我这脸皮越来越厚了!

孔乙己的长衫,要死不活,要脱不脱,大概只能与孔乙己一般的下场。
终究是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
看到一个评论: 说感觉大家都是孔乙己+骆驼祥子+祥林嫂=乙驼祥 笑发财了,然后又有点想哭[我酸了][我酸了][我酸了]
见山见水见自己




小时候觉得范进中举太夸张了些,长大后却越来越变成了他,更是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有编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吗?原来我在小地方的事业编上班,已经混到了中级职称,感觉工资太低,没出息。到大城市读研,想提升一下“身价”。他喵的,昨天看到广东的事业编,竟然才4~5k,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个岗位仅仅3k,一分也不多,还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不是孔乙己脱不下长衫,是脱了就露肉了[捂脸哭]如果是你,这种“稳定”有“退休金”的编制工作,你会要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知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


如果我不曾见过月亮,那么脚下的六便士便是我毕生的向往




小时候都学过一篇短文,鲁迅的《孔乙己》。孔乙己是个没落迂腐的旧社会知识分子,教科书是这样写的,《孔乙己》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长大后再读《孔乙己》,你会发现,鲁迅嘲讽的不是孔乙己,而是鲁镇的看客们,也就是我们。我们一个个底层人面对一个“一无是处”的读书人,表现的是怎样的态度。 我们底层的人,特别是我们这种“短衣帮”,当我们看到一个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混不了一口饭的时候,你以为我们会抨击社会制度吗?你以为我们会感受到国家的腐朽吗? 不,我们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愉快,是满足。 你看,那个谁谁谁,硕博连读,工资还没有我这个打铁的高呢。 没有什么人,比村里的大学生回到村里务农更令村里人感到兴奋和满足了。 你看,隔壁家老王的儿子,当年不是挺能的吗?考到北京去了,现在,还不是跟我一样背锄头! 窃喜… 今天,时代变了,大家都不用背锄头了。 但是,“我们”仍没变,正如我老爸常兴奋地说:你看,村里那个地主家的儿子,家里有钱,又是大学毕业,有什么用,30多岁了,还不是光棍一个。 我听了,心中也一阵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