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Lucky Anni
    当我开始阅读社会心理学与进化心理学的经典书籍,我便爱上了基于科学理论理解人、人性、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现象,那些困惑已久的问题,瞬间豁然开朗。那一刻,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于我而言,观察人的行为、生活事件与社会现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其乐趣在于随着知识的积累、思维的提升,可以更深入地分析与认识人的多样、社会的复杂和世界的多元。 原本打算快速看完的三本书,却在每一本翻开的第一页时,不自觉放缓了节奏,只因书中的内容强化我原有但不确定的思想,拓展未知但感兴趣的知识,因而值得慢慢推敲,细细品味。正如我以前所说:“好书如好人,值得慢慢读、细细品、缓缓靠近”。 为何乌合之众?即指拥有共同感受、共同观念的一群人,在这个群里中,集体无意识产生,人与人之间会出现“广场效应”。个人置身于群体中,群体力量显现,个人非理性行为闪现:社会服从、过度服从、自我异化、受人支配、从众心理……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与个性均被削弱。他们有了共同的心理特点:本能优先、互相传染、易受暗示和缺乏理性。 “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中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无疑,道出了群体力量的坚不可摧。 《路西法效应》,记录了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全过程,剖析了人性的复杂与情境力量的强大。一群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中扮演狱卒和犯人,在情境力量与角色规范的强大影响下,短短几天时间,变身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个人原来的思维与力量仿佛瞬间荡然无存。可以说,善恶没有界限,人性的脆弱远超想象。 当我从书中了解群体的力量与影响,理解情境的力量与作用,我才深刻明白为何现在的我如此坚定,极难受外界影响、极少因外界内耗。一切从未刻意,却一次次被证明是正确的选择。#心理学 #乌合之众 #社会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读书 >>阅读更多


用户:Bliss(拒私聊~)
    我有个群应该说集合了一些中国最top学校的女性,昨天竟然也有人在进行囤菜这种非理性行为,和一般女人的区别是她们讨论囤菜之余也会讨论如果停电自制长明灯的各种可行方案。而我也就是默默把花盆从阳台搬进了屋里,群体性恐慌所引起的乌合之众非理性行为真是和学历以及原始智商没啥大关系啊~~#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之群体心理 #等风来 >>阅读更多


用户:XIan【不闲聊】
    集体无意识的群众,是缺乏逻辑和思考的,并且个体会在群体中会丧失独立判断力变得冲动极端,他们的逻辑更多是受情感的驱动,而非理性的推理结果。 #乌合之众 >>阅读更多


用户:堂吉诃德♏
    情人节 男人给女人发了52块钱红包 女人很开心 晒到了网上 下面的评论 有嘲讽的 有骂男人抠搜 纯粹就是想白P的 有笑女人愚蠢 被低成本的付出感动 早晚要付出血泪的代价的 从头到尾 几乎看不见一句祝福说好话的 人类真正愚蠢而又可笑的地方 其实不在于他们会为了区区52块钱的情人节红包而欣喜 而在于地多数人都喜欢不假思索地大量跟风扎堆抱团 用一种群体特有的 带着莫名其妙优越感的“普势价值观” 去衡量评判那些跟他们有差异的个体 然后将他们打入“异类”的队伍 加以贬低,指责和排斥 却忘了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 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这个最朴实的道理 村里的一只🐶吠了 其他的🐶也会不明不白地跟着吠 当浑浊成为一种常态 清白 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种罪过 #乌合之众 #情人节 >>阅读更多


用户:☀️波罗☀️
    2025年第8本看完的书:《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与理性个体迥然不同,只有了解群体心理学,才能看懂历史和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是一本介绍群体心理学的书,主要介绍了两类群体中“异质性群体”的普遍特征,影响这类群体观点、信念的直接、间接因素,以及一些典型“异质性群体”主要特征。这类群体被作者称为“乌合之众”。另一类群体是“同质性群体”,指的是具有共同派别,身份,阶级的人群组成的群体。 书中的一些观点: [星星]1.在群体中,受困于群体无意识本能,个人的才智和个性都会被削弱。因此,群体的智慧往往很不靠谱。(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少数人能摆脱群体的干扰和影响,完成独立思考。) [星星]2.在群体中,个体容易因情绪传染、接受暗示、法不责众思想而从众,做出种种匪夷所思之举。(如和平游行演变为出零元购,暴力事件等。股民在暴涨时受贪婪情绪影响追涨,在暴跌时受恐惧情绪影响而杀跌等。) [星星]3.群体是一切文明的创造者。同上条,只有群体,才会时刻张扬着大无畏的凛然气节,而且在概然赴死的关键时刻还会充满无比悲壮的激昂与荣誉感,催生出伟大的英雄主义。(典型的如历史上的种种歌命事件。) [星星]4.没有真相的历史。群体的想象力会改变一切,人类的历史也会因为群体的以讹传讹而变得面目全非。(试问那些历史上的伟人,名人的记录真实性有几成?) [星星]5.群体只有简单、极端的感情,对与别人提出的任何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要么算盘接受,要么全盘否决。(典型的去欧洲历史上的女巫事件。) [星星]6.在影响群体的间接因素中,种族和传统非常重要,而制度与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相干性并不大。事实证明个国家和民族完全是受自己的性格支配。但是,大众群体又常常会将种种不满归结于某种制度,又将希望寄托于某种制度。 [星星]7.教育也是影响群体的间接因素,除了有益于专业技能的发展,既不会使人变得更有道德,也不会使人更为幸福,既不能改变人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人天生的热情。(所以说学历和道德并不对等,才能和幸福也不一定匹配。) [星星]8.人类都需要怀抱希望和幻想才能更好地活下去,这就是诸神,英雄和名人们得以存在的主要原因。 #学习使我快乐 #学习记录 #乌合之众 #终生学习 >>阅读更多


用户:七月
    若是在短视频app出现之前看到多好 #好书推荐 #乌合之众 >>阅读更多


用户:Cherry
    人到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 为了获得认同,个体宁愿抛弃是非,用智商换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庞勒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 我在想哪些属于大众群体发昏犯愁呢,婚姻,无脑无依据短视频,大众娱乐,还有么? #乌合之众 >>阅读更多


用户:网络gai溜子
    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乌合之众 >>阅读更多


用户:淡淡静静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生而为人,不做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阅读更多


用户:别来无恙?
     莫名其妙的翻译,怎么读都无法理解,如果不是用deepseek搜到了原文,我还以为是我的语言逻辑有问题😅#书 #乌合之众 >>阅读更多


用户:寂寞烟圈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乌合之众 >>阅读更多


用户:研究僧
    成也乌合,败也乌合 乌合之众,在一贯的语境中是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杂凑在一起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未翻此书时,以为作者所述也不外乎此意。通读过后,发现并非如此。 作者研究的是群体,乌合之众可能是群体,也可能不是。群体指有同一指向的感情或思想特征,即心理聚焦于某点,形成了以心理同轴为基础的群体,而不是形式上的聚焦,即群体具有精神统一性的特征。大街上的各行其事的人不算群体,分散在各地的某个组织的人是群体。乌合之众是个体聚集的形态,群体是心理聚焦的个体组织,二者有交集有区别。 个体或多或少地存在于群体之中,小到班级、单位,大到国家、种族,在不同组织中的成员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也有作为群体的共同特征。与个体特征相比,群体最显著的特征是缺乏理性,群体只能接受形象化的东西,容易受到感染和暗示,趋向于幻想,而不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有些读者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自觉地自我代入,觉得事实并非如此。诚然,个体不乏理性智者,但一旦进入群体,个体的这种理性便被群体的激潮吞噬殆尽。群体的纽带或粘合剂不是理性分析而是情感共鸣,只有情感上的一致共振才能使个体组成牢不可破的心理共同体。 在情感的激荡之下,群体的非理性使群体的道德水平达到个体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极限,也可能跌落到难以想象的卑劣深渊。一方面,被激励、被鼓动,可以不计任何个人得失,甚至生死,单纯地为了某种信念而付出一切所有;另一方面,因为群体的憎恶而做出极端丧失道德底线的事情,以群体的名义而抹杀个体价值乃至生命。看这本书,脑海里时刻奔涌着冲锋陷阵的激昂场面、惨绝人寰的各种杀戮。由此可以解释,一项崇高伟大的事业,一件件罄竹难书的罪恶,常出自群体之手,甚至同一群体之手。 群体的情感联结因素很多,间接因素是历史因素,即种族因素、传统力量和时间积淀而成的稳固而持久的因素,实际上就是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历史传统,象一条自古延续而来的脐带,带着先天的基因特征;一些当下的因素便是直接因素,明确的形象、断言和重复,趋向于幻想的理想、过往的经验和领袖的影响力。间接因素相对容易理解,一句简单的口号,经过反复播演,便在群体中留下深刻印象并令群体深信不疑,比如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大众就此形成的统一认识,钻戒见证真情,二者间其实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在官方确认无效之前,保健品大行其道,群众不惜重金地盲从,错误的观念从何而来?前段时间禇时健去世,盆友圈被他的励志故事刷屏,对其之前违法行为的提及受到了强势群攻,这种步调一致的认识也是在强势宣传下形成的群体心理。一位意志坚定的领袖人物的带领作用更是不容小觑。群体如此摇摆不定,群体总是受到蛊惑。 然而,无需多虑,群体意识也非翻飞柳絮,在波涛翻滚的河面下是深稳不变的河床,承载着群体的源远流长的传统,这些间接而稳定的因素是群体最根本的状态,社会制度、法律规定在它们面前都无能为力,需要耐心等待它们们缓慢转变。因而任何粗暴的变革,目的在于摧毁过去一切制度的大革命的成功,作者说“如果他们碰巧做成了这件事,他们的成功立刻会预示着一场残酷的内战,又会立刻带来一种比旧制度更具压迫性的新的集权制度”。全书中,随处可见作者对于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从那场革命中,作者看到了群体的荒诞和可怕,提炼出了群体心理的基本问题。群体心理未曾达到的领域,暴力革命难以实现。从这一意义上说,群众确实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作者并没有贬低群体,而是客观地认识它。他说:“一切文明的主要动力并不是理性,尽管存在着理性,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感情――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热爱”,籍此,他认为,领袖人物也是因为认识、了解、顺应了群体的心理需求而加以引导得以取得成功,反之,超越群体心理限度的活动终究是昙花一现。时至今日,国人也开始反思当年那场震耳欲聋的革命,推倒一切重新构建带来的不是确定的进步,而是混乱。 因为群体的形象思维,使得超前于时代和群体的哲学家总是在身后数年、数百年后才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尊重。群体对于哲学家们的理性问题的接受,是个缓慢而累进的过程。他们的意见和信念会因为传染而逐渐扩散,而至上层社会,领袖人物被这种观念征服后,取为已用,形象包装或者改动后再在群众中加以传播,从个体观念到大众真理的演化大概是这样的路径。所以,伟大的政治家都是了解群体心理学并熟练应用的天生的心理学专家。 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都可以从群体的角度加以解读,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于此,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博,需要结合作者的其它著作进行研读,需要一读再读。 #乌合之众 >>阅读更多


用户:长风大侠568
    #乌合之众 越是在所谓的大公司,人越容易丧失自我,逐步沦为一个彻彻底底的无脑工具人。无它,这是公司大了之后的必然规律。 公司群里发了一条视频,要求全员转发。结果一帮无脑之徒,文案一个字都不动,也不看文字部分是说给谁看,就一股脑的跟着转发。结果半分钟之后,有人发现似乎哪里不对,又要求全部删除,重新编辑文案再转发。 我真想大声骂一句:一帮傻逼!! 可惜这些人离得远,听不到…… >>阅读更多


用户:soulersss
    #乌合之众 定义概念名称有点拗口 要是简洁一下可读性就强了 >>阅读更多


用户:爱吃青菜的小黄鱼
    《乌合之众》——勒庞 文明的先知(大众心理学理论) 背景:1895年、法国大革命后 “无意识主宰着有机体的生活,并且主宰着有机体的智力活动。”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传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以荣誉,爱国主义作为号召,甚至能慷慨赴死” 群体的特性其中之一:民族主义和民族情绪、看《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能激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国家大秀肌肉民众群情激愤,这些都有着强大的群体特性。 群众都是盲目的,群体很容易被利用,被情绪裹挟着做出冲动的行为。 对人性和社会洞察深刻: 保持独立思考,避免掉入“乌合之众”的陷阱。 #乌合之众 #心理学 #保持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