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弱智吧管理人员
    医家 胡希恕 辩证思路 鼻塞鼻涕咳嗽痰音哑 这里讨论的感冒,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简称感冒,俗称伤风)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它们的临床表现有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声音嘶哑、咽干痒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恶寒、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疲倦、虚脱等全身症状;有的伴有食欲不振、呕恶、便干、腹泻等胃肠症状;小儿有时伴有惊厥。上述临床表现就其全身症状来说悉为表证,其兼症则或为里证,或为半表半里证。感冒初起,一般都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呈现,即为太阳病阶段,依法均当汗解。若为表虚自汗出的桂枝汤证,则用桂枝汤类方剂治疗;若为表实无汗的麻黄汤证,则用麻黄汤类方剂治疗。但当用麻黄汤时,很多情况反不若用葛根汤为妥,特别是恶寒重而不喘者,更是如此。若虚人感冒,虽有表证,但因机能沉衰而但恶寒不发热,脉微细,但欲寐,或疲倦虚脱,即谓为少阴病者,与麻黄附子甘草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为正治。若恶寒期以发汗法治疗的阶段已过,而病不解者,则有转属少阳或阳明的机变,依法应和解少阳之邪或清阳明里热,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白虎汤皆为遣方的主体。但感冒、流感一般无承气汤证。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的主症见仲景书,此处不拟赘述,以下几点为临床所常见,宜注意。口苦,不欲饮食,苔白而干;呕而发热;或发汗后热不解(或微有恶寒);或头痛如裂;等等,均为柴胡证。口干舌燥者,皆宜小柴胡汤加石膏治之;若白苔兼黄苔者,心下发堵胀满、大便干者,髙热阶段而呕吐剧者,均宜大柴胡加石膏汤治之,则一般可愈。也有感冒、流感初起,一来即不是纯表证,而是表与里或表与半表半里的合病证者,即应合方治之。其中葛根汤与小柴胡汤合方的两解之法最为常见。其症为恶寒发热,呕,不欲食,或呕而头痛,流感期小儿多病此证;口干舌燥者加石膏更妙。有很多病人发高热,已进到柴胡证阶段而医生想不到这儿,这是应予以注意的。若表里同病,表不解而下利者,视有汗、无汗适证选桂枝加葛根汤或葛根汤治疗,多迎刃而解。感冒或流感的上呼吸道症状,以咳嗽、咽痛(包括扁桃体炎)最为常见,略述如下:只是咽痛,《伤寒论》有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等方。不过,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咽痛,一般多作为感冒的一个主要症状出现较严重时即为感冒和扁桃体炎的合并症。作为感冒的合并症,适证宜选桂枝汤或葛根汤加桔梗(即与格梗汤的合方),但无表证者,麻黄、桂枝不可用。咽痛而无表证,可用桔梗汤;若口苦不欲食,可以小柴胡汤加桔梗再加石膏佳。若扁桃体已经化脓,此时桔梗汤不足以治,必须用白虎汤清其高热,或用白虎汤加马勃,也可再加生地黄、麦冬,即所谓白虎增液汤以治之;有时也有用黄连解毒丸苦寒直折的机会。对咳嗽,在感冒初期,可于解表方剂中适证加镇咳药以照顾其症状,此时后世方的桑菊饮可用(偏于治咳,对于伤风感冒的咳嗽挺好使);也可置咳嗽于不顾,只着眼于表证,表解则咳亦得到缓解。若表解后咳不了了者,半夏厚朴汤加减很好使,其方为:半夏四钱,厚朴三钱,紫苏叶二钱,生姜三钱,茯苓四钱,这是原方;若咳而咽喉不利,须加杏仁三钱,栝楼一两,橘皮六钱,桑白皮三钱。若干咳无痰或痰少者,可以小柴胡汤中增量大枣至六枚,再加橘皮七至八钱,本方对咳而致吐或百日咳也有良效。以上为感冒一般情况的论治,特殊情况还应宗《伤寒论》的理法辨证施治之。不过,临床实践证明,在感冒初期,很多情况即使方药对证,也只能挫其凶势,多数痊愈在少阳病的后期和阳明病的初期,此不可不知。至于但发热不恶寒而渴的温病,乃里热盛已伤津或表里俱热,此非表证,不可与太阳病等同视之。既非表证,则不可用汗法治之,辛温宜忌,辛凉发汗亦不可用。《伤寒论》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盖咽干、口渴、内热扰扰而心烦者,均不可发汗也。 #医案 >>阅读更多


用户:你的小御医
    《御医宝卷·八十九》 六一儿到来之际,孩子们都开开心心的过节,有一个三岁的宝宝却因食积,腹部僵硬而饱受痛苦。在妈妈陪同下,来诊。小儿诊脉,一指定三关,滑数有力,舌红苔黄。此食积湿热之象,脾运化无力,积滞日久化热之象。 为其点按身后胃仓穴,膈关穴后,嘱家长喂服枳实导滞丸,取成人1/3计量,服2顿,排出大量酸臭大便而愈。 按:小儿形体未充,脾常不足,运化无力日久积滞于肠胃之内,加之小儿纯阳之体,阳气不得外展极易化热。故治当健脾和胃与化积消滞兼顾。 枳实导滞丸一方内含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和胃,以故正气。又大黄,枳实,黄芩,黄连通便消积滞以除热,故以此法,驱邪而不伤正,再以小儿推拿之法阴经通络,故收效甚速。#养生 #中医 #医案 #小御医 #御医宝卷 >>阅读更多


用户:草莓宝宝🍓
    嘿 去喜欢只会对你有空的人[黄色心心] #职场通勤穿搭 #粤语有多温柔 >>阅读更多


用户:你的小御医
    《御医宝卷·七十》 患者55岁,胁肋疼痛,查出胆囊可见泥沙样结石。医院建议引流取石,拒之,求中医治疗开诊。诊其脉左关弦涩有力,右寸关弦滑有力,问其是否便秘?他说习惯性便秘快10年了,舌质红,苔黄腻,此阳明与少阳合并,故投以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30,枳实15,清半夏15,黄芩15,白芍20,大黄8(后下),海金沙20(包煎),金钱草20,石韦15,炙甘草6,服一周后胁痛减,大便通畅,上方去大黄,柴胡调整为15,加姜枣。 半个月后复查彩超,泥沙样结石全部消失。 按:中医治疗效果并不慢,对症用方不但副作用小,还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患平素过食肥甘厚味,过度饮酒,故日久胆胃失和之象,若单纯取石必然复发,抓住病机,对证用方,釜底抽薪,才能防止后患复燃。#中医 #医案 #小御医 #御医宝卷 >>阅读更多


用户:官子
    #医学生#学习打卡#医案#摸鱼 简单分享一个医案…… >>阅读更多


用户:你的小御医
    《御医宝卷·一一七》 如果头疼,西医查不出什么异常,千万别用西药治,真是没啥用。 一患者,女, 45岁,头痛反复发作5年,每次发作都吃各种“止痛药”,药物不断升级,最后控制效果越来越差。 经学生介绍找到我。 通过询问发现,她主要症状是巅顶痛,发作时伴双目发涨、恶心。查了头ct,MRI,脑彩超等均未见异常。 诊其脉:双寸及左关弦紧。舌质淡暗,两边较甚,苔白。 拟方:吴茱萸10,党参15,生姜15,大枣15,乌药15,川芎25,炙甘草8 三剂后,头痛止,而未复发。从此告别去痛片。 按:结合舌脉此寒凝肝脉之象,《伤寒论》“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肝开窍于目,故见两目胀痛。故以吴茱萸汤温肝经散寒,再以性温气雄之乌药通阳散气,川芎加量上引头目而效。 人体出现症状,必是气血阴阳失调,须辨证求因以治之。“去痛片”只是掩盖疼痛症状,非治也,虽短暂缓解,实则为疾病种下病根,若不早锄,必留后患。#养生 #中医 #医案 #小御医 #御医宝卷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