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再次阅读十年前影响我的一本书……,该经历的总要经历,经历了才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
今日立夏。再次阅读十年前影响我的一本书……,该经历的总要经历,经历了才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
这本书的最后两个故事有点恐怖,尤其是最后一个故事


读完《次第花开》,我释怀了一切 岁月渐深,人心渐老,年轻的时候不曾相信的东西,现在都信了。比如因果、比如无常,比如命运。 但相信不等于认命,而是努力后的一种释怀和接纳。 《次第花开》中写道:“求不得是常态,不圆满是生活,所求非所得,并非失败,定是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圆满。凡事过往,皆为序章,轻安喜安,次第花开,行走亦是圆梦,归来亦是前行。” 在繁华中自律,在落魄中自治愈,谋生的路上,不抛弃良知,谋爱的路上不丢弃尊严。 我想,这本书最终想告诉我们,就是放下执念,坦然面对无常,唯有接纳,才能让内心得到安宁与平静,然后释怀一切。 《次第花开》书中说:"有人不信轮回,其实一年四季便是轮回;有人不信因果,其实贫富美丑就是因果;有人不信无常,其实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就是无常。世人不知有因果,因果何曾饶恕谁;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 我曾看过一则故事: 一位古代智者在沙漠中救了一只受伤的鸟。 鸟痊愈后,衔来一颗种子,智者将其种下,不久长成一棵繁茂的树,为他遮风挡雨。 多年后,智者年迈,树却枯萎。 他发现树根下有一条隐蔽的通道,通向一个藏满智慧典籍的密室。 善行种下因,收获的不仅是即时的果,更是在时空深处潜藏的智慧与启示。 很多时候,选择善良,不是因为懦弱,而是明白:种下什么因,就得到什么果。 很多时候,选择宽容,不是因为糊涂,而是明白:你怎么待人,人就怎么待你。 很多时候,选择忍让,不是因为胆怯,而是明白:世事有轮回,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 俗话说:“凡事在因果,万物有轮回。” 2 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在痛苦的时候,我们总会问:为什么痛苦的是自己?但当我们走运,幸福的时候,我们从不会问:自己何德何能? 路遥也说过:“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无论痛苦或者快乐,生活依旧要继续。那么,而对人生的无常与痛苦,我们又应该如何释怀呢? 2024年中,同村的一个小妹妹,才30出头,但因为车祸永远离开了。 当时听说这件事时,我的内心非常难以接受,不敢相信那么年轻鲜活的生命,留下二个年幼的孩子,就这么走了。 生命无常,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堪布说:“无常是我们人生常态,人生就是这样,无常是不会因为你年轻,你热受生活,你的孩子还未长大,就不降临。” 3 堪布说:“只要有这个身体在,我们就必定经历衰老、病痛、死亡;只要心里还有贪执、嗔恨、困惑、傲慢,我们就必定经历痛苦。” 2023年底,爸爸再次住院并接受手术,妈妈的身体状况亦频繁亮起红灯。 那段艰难的时光,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身心俱疲。 工作的压力,家庭的重任,还要频繁往返于珠海与江门两地照顾生病的爸爸,面对如此沉重的心理与经济双重压力,我感到力不从心,仿佛被生活的巨浪无情地拍打在岸边。 看着父母似乎在转瞬间老去,而我却还没有能力带他们走出生活的狭小天地,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当我看完《次第花开》书页,有了更深的感悟,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 堪布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是的,所以担心只是自寻烦恼。 我也逐渐领悟到,衰老,挫折,生病,这些事的本身是不值伤感和难过的,这是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逃脱。 正如四季的更替,日月的盈缺,这些现象虽有其悲喜,但却构成了生命完整的画卷。 而我们唯有以一种平和、接纳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必然,才能在风雨中寻得内心的安宁。 写在最后 人生,就是一场边走边悟,边悟边释怀的过程。 书中说:“当你放下成见和伪装,不再焦虑和需求,你的内心才算真正的敞开,其实人生是一场非常不容易的修行。我们总是把自己困在执念和过去的伤害中,其实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伤罢了。” 在这场阅读中,我释怀了自己曾经的执着与纠结。 那些曾经以为无法跨越的山丘,如今看来不过是生命中的小小波澜。 次第花开,花开见佛。 当我们真正学会放下,以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便会发现,内心的安宁与自在才是最珍贵的宝藏。






这本书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叫西行漫记。我好像小学三年级上下吧,在乡下奶奶家的火炕上,翻了两页,就没心思看了。现在重新开始看一遍。很多人都说,如果你觉得磁场弱了,那么读一下红书能快速补充能量。镇压个人低落情绪。 这本书可读性很强,我觉得很像游记,换时空想象一下,一个洋人在被白匪围困的红色地区游历,亲眼所见所闻,客观的记录描述当时的每一个普通人,普通战士到革命者决策者,传奇人物的鲜活故事。很有趣,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每次看类似的历史人物传记的时候,都不由自主想起之前看过的那本讲关于南唐后主李煜生平的传记,异曲同工之妙。 当一个向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闲云野鹤之辈,在无可奈何的客观境地之下被推上历史的舞台面对残酷的政治争斗和尔虞我诈的宫闱之争时,或许这样的开始本就注定会以悲剧收场。 心无所向,焉能担此大任?本就无心争斗,只求安宁祥和、得道修仙,却身不由己,是最大的悲哀和遗憾。 无论多少历史人物评说李煜、宋徽宗或诸如此类的“心不在焉”的皇帝,但我始终同情他们并为他们的境遇感到深深的哀愁。为了那份责任,他们已经削弱了自己的本相,可最终还是无法挽回既定的事实,很多人指责他们的无能,但史学家没意识到,他们是皇帝,也是活生生的人! 庆幸自己可以活得自由快乐,至少能做到“想做的事情就做、不想做的就不做”,但这一切也有得有失,所以万事无万全,关键看自己需要的是什么:find your own paces.

李枫的《燃烧男孩》 高中的时候让我看的不能自拔

这几天在读三毛转记,这是第二次读。她的一生历经波折,大起大落,精彩纷呈。她对书的爱,深入骨髓,这一点我也深深体会过,当读到一本好书,会彻夜不眠。当初她逃学去墓地读书,只为图个清净!深深地佩服。 成年后她对爱情的追逐,低到尘埃里也要的精神伴侣。每次一恋爱后的失败绝望的对生活失去兴趣,一次次文学成就了她。终于遇到荷西一个西班牙男孩比她小八岁。她终于有了幸福的婚姻,羡慕她们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她虽然条件艰苦,因为有爱人,她积极热爱生活,当读到她用旧轮胎做沙发,用骆驼头骨做艺术品。一个人心中有浪漫才会这样幸福吧。 可惜好景不长,在她们婚姻走过六年后,荷西却因为潜水意外失去了生命,这对三毛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幸福和悲伤天堂与地狱的差距。三毛曾想随荷西而去,好在有父母亲的守护和陪伴,好友的劝解,终于在经过大悲后勇敢地面对生活。她有一种决绝的勇敢,一种感知人性的特殊情感。 每一个人来到世上都是一种修行,遇到的人和事不一样,我们哭过,笑过,爱过,伤过,都注定最后是一个的旅行。珍惜当下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
世人只说那北凉铁骑举世无双,谁曾会提那凉州城内,十室九空,满城遗孀 愿北凉不悲凉 《雪中悍刀行》 有书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