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法又称布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对一幅作品如何进行整体安排和对每一个局部如何进行整体处理的方法。它涉及到书写者要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照顾关系。
在书法创作中,一笔之误,一字之差,都会影响全篇的效果。所谓“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不仅对一个字的结构来说是如此,就是对整幅作品来说也是一样的。
毛笔书法创作一直沿用着古代传统的书写习惯,即纵行排列,无论竖式或横式作品,正文首行都要顶格书写不能空格,作品不用标点。
书写作品时,应将纸的四周适当留出空白,像中堂、条幅之类的竖式作品,上边的空白称“天头”,下边的空白称“地头”,“天头”和“地头”的宽度要略大于左右边框的宽度。横式作品正好相反,左右边框的留白要略大于上下边框的留白。
作为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由正文、落款、钤印三部分构成,三部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1.正文
“正文”是一幅书法作品的主体部分,也是章法处理的关键部分,即创作者对所选择的文字内容的书写。传统意义上的作品分为“有行有列”和“有列无行”两种。
所谓“有行有列”,就是指通篇横成行、竖成列,是最严整的序列样式,其特点是整齐、大方、匀称和清晰,给人一种整齐美。初学章法的人,需要从规矩入手,应首先掌握这种布局形式。
所谓“有列无行”,简单地说,就是竖成列、横无行的布局形式。这种分布注意的是气的贯通,它适用于各种书体,其中行书、草书尤为多用。这种章法分布是古今书法创作的主要形式。
2.落款
“落款”是中国书画的一个特点,又称款识和题款。落款可分为单款、双款和穷款三种。
“单款”是指署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再加上正文的出处,书写的时间、地点以至原因等。
“双款”包括上下款,通常上款写赠送对象的名字和称呼,常常带上谦词,谦词要根据作者与赠送对象的关系而有所区别:上级以及平级可以用如“雅正、法正、教正、正之、正腕、雅属、惠存”之类,下级则可以用“勉、雅属、存念”等等;下款则要落上自己的姓名、书写时间和地点等等。
“穷款”是只落姓名,如果作品所剩空间有限,甚至不落款,盖印即可,也叫“穷款”。
3.钤印
钤印”是书法创作的最后一道环节。印章大致分为名章和闲章两大类。名章又分为姓名印和款尾印两种。闲章的内容较为广泛,虽叫“闲章”,其实不闲,主要指起首印,它一般钤在首行一、二字间右侧的空白处,起引首开头、补白说明的作用。起首印一般不得大于名章,以免头重脚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