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3窟千手千眼观音窟」
这一窟被称作敦煌莫高窟的绝唱,具体的年代有争议,根据龛内的题记“甘州史小玉笔”以及他的发愿文,早年被认为是元代的画工史小玉绘制的,近年又认为这些题记是史小玉在西夏壁画上写的发愿文。不论如何,这一窟的艺术造诣非同凡响。
首先这一窟被认为是敦煌莫高窟中的唯一的湿壁画窟,类似于威尼斯的湿壁画,但是技法又全是中国传统线描技法。湿壁画就是就是在还没就是在还没有就是在还没有干的就是在还没有干的墙壁就是在还没有干的墙壁上作画,它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水墨渗透壁面,从而颜色不容易脱落。其次,这一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集大成者,线描集合了早期中国画中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唐代开始出现的兰叶描、北宋开始出现的钉头鼠尾描、南宋开始出现的折芦描等。
西壁的主尊被认为是清代重塑的八臂摩利支天,其背后塑有假山,假山的背后留存有被认为是西夏时期的壁画,画中有墨竹,而墨竹在西夏时期,经常是与水月观音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有学者推测,这一窟的主尊在西夏时是水月观音。西壁两侧会有八大菩萨,与水月观音主尊一同组合成了观音曼陀罗。可以说西壁代表的是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清净法身。
从西壁开始,从顺时针方向看,北壁绘有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立像,这是观世音菩萨的报身像,立像对角线中心有一双手捧着须弥山,代表了欲界。立像下侧有两身毗那夜迦,代表观音菩萨降服了恶业。立像左右两侧有功德天和婆薮仙,功德天又叫做吉祥天女,代表了福德圆满。婆薮仙是一个外道仙人,因为祭祀而堕入地狱,后又被菩萨救助超拔,皈依了佛教,所以这反映的是持戒获福的思想。
东壁两侧绘有甘露施饿鬼的甘露观音和七宝施乞儿的散财观音,这是观音法报化三身中的化身,也最为普罗大众所接受,反映的是布施思想。东壁门上的五方佛有给予礼佛者加持和祝福的含义。
南壁同样也绘有千手千眼观音一铺,对角线的中心有一双手捧着钵中的须弥山,钵在佛教中往往象征了释迦牟尼佛定中的三昧耶形,而钵中的须弥山代表的是包含了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整个佛教宇宙世界观。两侧是帝释天和梵天女,所以这一铺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反映的是去除心中杂念,入正定获得无上智慧的思想。所以整窟造像实际上是在演示从布施、持戒到禅定、智慧的修行过程,告诉我们心净则佛土净,要想到达佛国净土世界,首先就要先到达心中的净土,从而才能看见外面的净土世界,或者将外面的世界转化成净土世界。现实中人们有求必应的心理期盼,最终被涤除心中恶念取代。


评论:
敏敏的艺术世界🔥🔥🔥: Oṃ Maṇi Padme Hūṃ~[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