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易先生发布时间: 2025-02-21 09:42:39 浏览:1 次 发布地: 北京市 天气: 晴

        三国时的钟会,十一岁就能读《易经》,说明这原本不是艰涩难懂的东西。 易,竖写上日下月,根源是阴阳,能量变化。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伏羲把两仪四象扩充成八卦,挂于八方,解决了当时最重要的落脚点问题。卦名,只是符号,卦的本质还是对能量场的描述。 后面的《连山易》,以艮为首,艮为山,走到哪先爬到山顶祭天,听听天意。《归藏易》,以坤为首,走到哪先找盆地。低洼处藏风聚水,往往资源也很丰富。 人群迁移更加频繁了,有些风水宝地早就被人占据。这时周文王转变了以人逐地的思路,以我为中,直接把乾坤二卦拿来挂自己头上,并把八卦扩充成了六十四卦,先以人为本,再看天地,所以是以乾坤为首。六十四卦分三十二组,每一组都是相对的能量格局。每一卦分六爻,分析的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实际也是细化了时间概念。从此,人就可以先出一个卦象,标志着自己的能量场,再看大环境,接着看小环境,最后选择应对方式:浪,或怂;走,或苟。 卦不难懂,推理计算很复杂,算力不够的脑子就会差点意思。当然,需要的话,卦还可以再扩充,但对宏观世界和人事来说,六十四卦足够了。 #四十不惑 #天道 #人道 #读易杂记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