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耗竭的人就像已经被过度耕种的土地,它的问题不是运用得不合理不充分,而是已经没有原料和营养了。此时睡眠、饮食、生理状况都非常糟糕,再自我加压就像在过分开垦的土地上乱刨一样,出不了更多结果。 曾经我极度关注意义,看了电影、听了音乐会进行反思,对宏大叙事、理念性的抽象问题感兴趣。比如偏爱3A游戏大作,去体验成为一个英雄拯救世界的爱恨情仇,但这套故事也都暗含了一直以来我所顺应的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就是我要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低精力的生理现状让我开始消解这些叙事,甚至有了严重的“电子阳痿”。我转而关注现实世界里更有可操作性的东西,比如说我饿了吗?我今天冷吗?我怎样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然后再谈其他。藉由具体的细节增强可控感,现在我对玄学的热情也大大消退了。 我有精神状态非常“抽象”“阴暗爬行”的时期,瓦解掉很多严肃事情的权威性之后,人会希望找点乐子,或者莫名其妙发生一点混乱。这也许是在发挥能动性,创造出一个项飙所说的和系统有一定距离的“横向反思空间”,让真实意识和现实处境有所区隔。 大家身上有一定的共性,一是没有天然的外部框架规范形成相对稳定的作息规律,二是在社会网络中还没有一个“位置”,缺乏跟他人的交互。他们长期的生活环境通常是一个房间,鲜少去户外活动,而且他人很大程度上也不理解你为什么会为“低能量”的事情这么痛苦,觉得你可能只是懒惰而已,努力、意力坚强一点就能支棱起来。 我反而认为,如果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业事业表现才去设法改善低精力,其实是陷入了一种冲突,因为造成你低能量的症结恰恰在于外部对你的不合理期望,当你抛弃这套体系后,改善之路才会更加顺畅。

评论:
轻击🈚️效: OK,那现在请去“我”化,不去积极回应外界的期待,把道德与素养都抛诸脑后,只向内探索真实的自己,想到什么做什么,与这“内里的真我”好好相处.
最重要的一点,好好质疑! 质疑曾经认可的被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也质疑自己种种的决定,直到意识真正战胜潜意识,能够时刻看见,准备,布局.
从活在别人构建的世界里跳出来转而无比自在的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眼镜脸]
晚枫: 你的世界来自于你的认知,虽然它不会因你的认知而改变多少。但你的认知会充分决定你的痛苦与幸福的比例关系。让生活多点弹性吧,饭要七分饱,劲儿也别使完。看似安排了很多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实际上都是在透支自己的身体。每次短时间高强度欢愉之后,到底真的改变了什么?无非就是更持久的虚脱虚幻乃至虚无,然后需要下一次更高强度的自我催眠来疗愈。量力而行吧,何必打着爱的名义自我摧残!No zuo no die !彼此共勉,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打完收工,拜拜了您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