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与二十八宿
偶然发现一幅“毛版”星象图,然后尝试标注了北斗七星和东方苍龙七宿。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北斗七星就是北半球夜空最重要的星标。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ε、ζ、η,古时汉族天文学家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晋书·天文志》记载,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在七颗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它五颗都是二等星。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是靠近北极最亮的星,目前北极星是北极紫微垣“勾陈”宿的距星(勾陈一),也叫天皇大帝,同时也是西方星座小熊座中最亮的星。北极星是重要的导航星座,在航海上尤其重要。
沿北斗斗柄延长弧线,经过“招摇”星,约四倍“开阳、摇光”间距长度位置,可以看到夜空第4亮的“大角星”(牧夫座)。继续延长弧线约“摇光-大角”弧长,可以看到角宿一。然后依次向东(左)为“角、亢、氐、房、心、尾、箕”东方苍龙七宿。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春;斗柄南指,天下夏;斗柄西指,天下秋;斗柄北指,天下冬。当北斗东指,与北斗斗柄遥望的角宿也开始出现在东方附近。每年春天农历二月初二,角宿开始从东方升起,冒出地平线。由于角宿在东方苍龙第一宿,代表龙头,所以民间又称为“龙抬头”。
《诗经·国风·豳风》里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句,“火”实际上就是指心宿中间那颗最亮的星——“大火星”。“七月流火”是指阳历九月左右,已进入秋天,大火星从夏季南中天位置滑落至到西边天际,慢慢落入地平线下,预示着夏去秋来,天气转凉。“房”、“心”、“尾”三宿正好构成西方星座“天蝎座”。“尾”宿是代表蝎身,“心”宿代表“蝎尾”,“房”宿代表“毒刺”。




评论:
七七不是一一: 这帖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