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细字书。发布时间: 2024-12-30 21:38:41 浏览:15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2024读书笔记(14):李欧梵《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 本书根据李欧梵在香港中文大学的选修课整理而成,这门课程的名称叫“中国人文经典:大师导读课程”。在导读文本的同时,本书中的六个题目,都代表了作者李欧梵对中国文化传统目前的看法和兴趣。以六堂课的形式,讲述了下面六个题目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阅读的这本书为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扉页上有作者李欧梵的签名。 一、英雄本色 项羽本是一个历史人物,是司马迁的《项羽本纪》使得他变得不朽,这篇文章里,第一次用文字把一个英雄的传统带出来了。《项羽本纪》中一气呵成,处处表现出项羽的英雄气概。刘邦与项羽争霸,如果单以结果而论,成的是王者,但是在儒家精英传统里,英雄已经不重要了。项羽代表的是武的英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逐渐衰微了,以至只留存在小说里。在书中还引用余英时的观点解释鸿门宴,当时天下未定,刘、项都未称王,通过座位表明刘邦自愿臣服项羽,所以项羽故意放走刘邦,已不再有杀他之心。并不只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项羽的“妇人之仁”。而是背后有一个人操守的道德规范,比如在敌人公开臣服不能杀,否则不算英雄。所以既然刘邦在座位上称臣,已经表示服从项羽,项羽就不应该杀他,杀了反而陷自己不义。 二、政教道统 韩愈第一次把古文作为一个中国的文类,以一种最优越、最自觉的方式表现出来。《原道》代表了韩愈古文的两种传统,一是文以载道,一是结构严谨。《原道》第一个主题是“仁义道德”,也就是孔孟之道,孔子说仁,孟子说义,由此产生道和德。这篇文章的另一个主题是圣人。他认为圣人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人,他从远古讲起,人类受各种禽兽威胁之害,突然有圣人出,教导人们相生相养之道,又教人们怎样做人。这些圣人,就是那些神话人物。圣人从衣食住行一直教到君臣父子各尽其分的道理。这个远古以来的圣人传统,从尧、舜、文、武、周公,一直传到孔子、孟子。这条线就是韩愈心中的道统。但孟子之后,经过各种变乱,道不传了,韩愈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物,他把内心的修养和外在对社会政治的责任加在一起,也就是文、道相连,用古文来“载道”。 三、江河岁月 本章中主讲了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两篇都有抒情的意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一个抒情的传统。这个抒情的传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上的道统。抒情是从一种诗画的传统逐渐演义出来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抒情就是怎么样用一种艺术的手法,把当时个人的那种短暂的感觉“内化”成一个永恒的东西,这就是要靠结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这些都是诗的形式的一部分。中国的传统特别注意这方面,相比之下,中国的所谓史诗的、叙事的、外在描绘的传统,就稍微弱了一点。 四、饮食男女 在这一讲中,由周建渝教授主讲,讲了三言故事中的《蒋兴哥重回珍珠衫》,代表中国文化中世俗的一面。这个故事比较精彩的地方,是对商人生活的刻画。蒋兴哥要出门做生意,新婚不久后离开,妻子王三巧一直未等到丈夫回来,被媒婆诱骗与另一个商人陈大郎发生性关系,居然爱上了这个商人,后被蒋兴哥休妻。阴差阳错之下,陈大郎病故,陈大郎妻子嫁给了蒋兴哥。蒋兴哥贩卖珠宝时遭了官司,遇到改嫁的王三巧。三巧现丈夫成人之美,让他们夫妻破镜重圆,陈大郎的妻子还做正房,三巧成了偏房。这样一个通俗故事里,跟传统的叙事不太一样,作者没有刻意把一方道德写的那么完美,而是互相宽容,并且故事里还充满消费、色情、欲望等题目,这是有别于传统小说中伦理道德叙述的。 五、魑魅魍魉 这个面向讲的是中国文化传统里的异类,它和民间的鬼神“小传统”分不开,但并不限于民间。这里的代表作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它继承的文类是魏晋志怪和唐传奇,写的都和幽灵的世界有关系。鲁迅说:蒲松龄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可谓一语中的,这是蒲松龄自成一体,独树一帜的。 六、魂兮归来 这是本书最后一课,以作家鲁迅的观点来总结中国的文化传统。鲁迅不仅是新文化的干将,也成长于传统文化中,本章所讲的也是鲁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和纠葛。鲁迅“对抗”主流思想,而不是全盘否定和扬弃传统。#文学 #读书笔记





评论:
Luyu she shares: 感谢这个动态。汉语言文学绕不过的两个人物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李欧梵(上海摩登)。唯独这个李。两年多了终于想起来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