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种勇于自我表达的在他人眼里成为了幼稚[笑哭][小害羞] 。。。。。。。。。。。。。。。。被懲罰的自我表達,伴隨了中國一代年輕人的成長
在西方文化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偏好、感受,被看作是「自己」存在的表現,而自我表達的自由,則被看作是個體自由的重要標誌。
但在東方文明中,自我表達的意義是很不同的。舉一個小例子,西方家庭中,一個孩子說今天的食物不好吃,這句話只會被當作是屬於孩子的一個想法,很難會因為這句話本身引來什麽懲罰。但在中國家庭中,孩子說“今天的食物不好吃”,卻有更大的可能被解讀為是一種對關系的破壞——例如不懂感恩,等。這是為什麽呢?是因為中國的家長不講道理麽?
簡單說一句對錯很容易,理解背後的原因和意義卻是更重要的。
自我表達是什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我」這個概念是如何被人理解的。在個體主義的文化中,自我是割裂於他人的存在,強調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立於他人的「自我感」存在。所以,在這種文化中,自我表達是很容易被接受的,因為這只是「他」的想法,與「我」無關。
但在東亞的傳統文化中,集體主義比個體主義更加深入人心。在集體主義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人,他們所認為的「自己」的概念,本來就是由「社會角色」、「社會關係」來定義出來的。集體主義的文化,並不那麽強調那個由「自己」內部發生的東西,無論是感受、願望、觀點、性格特質等等(軍訓、寄宿學校、中庸的處世法則等,都在試圖剪掉人的鮮明個性,讓人更關注集體、他人的願望,甚至放下自身的感受)。
因此在一個集體主義的文化中,自我表達,並不是一件總是被鼓勵的事,甚至曾經不被看成是「正面」的事。我們把那些總是說出大實話的人稱為「幼稚」。
自我表達,對於成長於集體主義文化中的一代來說,是一件陌生的事。所以我們的父輩,才會在我們表現出激烈的表達欲時,感到疑惑、甚至憤怒——他們感知不到我們所身處的文化,一如我們難以感受到他們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