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余生须尽欢发布时间: 2024-06-13 23:31:33 浏览:1 次 发布地: 邵阳市 天气: 晴

        在中华文学几千年的发展中,暗藏着一股最高等级的生命和审美潜流——它叫文脉。这股潜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官方和民间主流;这股潜流,属于文学,并时断时续。 ​ 等级是文脉的生命,也是检验文学品质的唯一标准。如果文学没有等级,不分高低,就不会有流浪草泽,即将投河的屈原,不会有受了宫刑,耻而握笔的司马迁,不会有僻据荒村,艰苦躬耕的陶渊明。下面随我去浏览文脉传承吧! ​ 《诗经》中对爱情的抒情,既温柔又敦厚,既大胆又羞怯。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些充满力度又不失典雅的四字句,已有了鸿蒙诗意,是中华文学的路基。 ​ 先秦诸子,是人类智慧大爆发的时代。他们都是是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同时也都是文学家。因为他们想让自己的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就必须使用文学手段。 ​ 《论语》使孔子的思想成了千年正统。而记录他思想的这种语录式斯文题裁,也因他而成为了一种端庄思维的散文文体。 ​ 《老子》以精短的五千言,成就了最高哲学。 ​ 《庄子》是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等篇章,都是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一流佳作。 ​ 《孟子》的文辞,大气磅礴,情感浓烈,并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文脉到他,气血旺盛,精神抖擞,注入了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 屈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原创诗人(诗经的作者都是收编者)。他以《离骚》等作品,为文脉注入了诗魂。 ​ 秦始皇统一文字,是文脉传承中最大功臣。他命李斯把各地繁缛怪异的象形篆书简化成小篆。秦末,因战事信息传递和政治的需要,再度把小篆简化,演变成了隶书。 ​ 司马迁以从容真切的朴素笔触,错落有致的自然文句,把一个个重要人物生动刻画成《史记》的魂魄。如果只论散文,他超越了唐宋八大家,是名副其实的古代的第一笔杆子。 ​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个文化巨人。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些千年通用的熟语诗句,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 陶渊明的诗,文有一股自然,洁净,淡远之气,没有色彩,夸饰,深奥的文字架势。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他的诗,会让你感到轻松,恬淡。 ​ 东晋王家,祖孙三代就有十几个书法家。其中最杰出的是王羲之,王献之两父子。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兰亭序》,《平安贴》,《得示帖》,《鸭头帖》,《廿九帖》,《中秋帖》等。文字一旦被书写,就会产生人格:风范,意态,表情;也会产生审美程序:造型,节奏,徐疾,韵致。譬如:隶书,蚕头燕尾,型态臃肿,钝滞,笨拙;楷书,字方正,横平,铁钩铜折,内衣外皆收;行书,流丽明快,游丝引带;草书,波荡,上下牵引,偏旁互借,流转多姿。 ​ 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据了解《全唐诗》收录了四万九千多首诗,作者二千八百余人。其中排前五的是: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至于他们的诗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言了。唐诗笼罩九州,镌刻山河,倾诉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语文有了附着力,诱惑力,渗透力。 ​ 苏轼是一个文化全才,诗,词,文,书法,音乐,佛理都很精通。读他的作品,有时候你感觉他就像是一位兄长,老友,甚至是一个可爱的小老头。 ​ 李清照把东方女性在晚风细雨中的高雅憔悴写到了极致,她的这种特殊格调,无人能及如:《一剪梅》《如梦令》。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她的这两句充满霸气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种气魄,别说是在女人中,就算是在男人中又有几人可比肩? ​ 在元朝,有一群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等人为首的文化天才,合力创作出了“元杂剧”,弥补了中国在戏剧这块落后于其他文明千年之久的缺陷。代表作有:《救风尘》,《窦娥冤》,《西厢记》等。 ​ 最后再聊几句曹雪芹的《红楼梦》吧!《红楼梦》是一部探寻人性美的存在状态和幻灭过程的作品。他的高明之处,就是把天地人生中的残酷悖论转化成哲思,而这种哲思,最后又全部走向诗化。不管是喜是悲,是俗是雅,全由诗情贯穿。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