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脾气不好的中年人发布时间: 2022-11-09 17:15:48 浏览:3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讀庫2204》刊載了一篇長達近10萬字的文章——《互聯網與中國後現代性囈語》。這樣的文章,必定會引發爭議。 先列舉一下作者探討核心問題的邏輯和範疇。 作者試圖從1. 什麼是現代性?2. 現代性的危機有哪些表現?這兩個學術概念入手,然後用4個具體的社會問題,去演繹並且闡釋現代性的危機與解決之道。 這四個問題如下: 1. 直播帶貨與現代企業。 2. 「文藝復興」還是「封建復辟」。 3. 現代性帶來的壓迫與消費社會。 4. 快樂模式下,著重教育還是工作,這兩個那個才是對現代性的診療。 下面來說說作者的思維邏輯和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完全沒接觸過王健飛此前的文章。從單篇看,他用了現代性的框架,去歸攏上述4種社會現象,並且套用了很多社會學詞語。這看似是一種很學院派「高級」寫法,但全文沒有給中國的現代性做定義和詮釋。對直播帶貨和傳統文藝復興問題的本土化分析,又帶有極強的「中庸」思想。如果按照作者的解決方案,我們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將會走向現在的「特色」中國,後果不堪設想。後面對消費主義和躺平的辯白,更像是「給年輕人挖坑」。 其次,文章的理論依據從Karl Marx出發,看似是國內常見的理論基礎,但是把經念歪了!現代化的進程和未來目標,如果嚴格按照Karl Marx理論,我們將會走出「異化」,最終實現個人價值,並且有健全的「全民基本收入(UBS)」。文中對躺平和消費主義的認同,我無法苟同。我們應該對標北歐的福利措施,而非日本的停滯。 再次,對現代性危機的歸納和影響看似來自於韋伯,給出的答案依舊犯了同樣的錯誤。即為現代性開脫和把罪責與變革寄託在個體制上。韋伯雖然指出了「現代性的鐵籠」卻不會指責,進入其中的個體,並且呼籲個體要在內心保持浪漫主義,去衝破這樣的窠臼。 優點也有,其一,對社會問題的歸納總結很有代表性,尤其是關注到了非常下沉的群體。其二,對理論框架的使用讓我受益。 #我讀 #今天写稿了吗

评论:
作者: 忘了说,这篇文章读完,我很生气😡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