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深夜食堂:椰果生清芳, 脂凝琼玉浆🥥
椰子古称胥余、椰僳、胥耶、椰糅,还有一个奇特的名字“越王头”。相传林邑王与越王有怨,使刺客乘其醉,取其首,悬于高树,化为椰子,其核犹有两眼,故俗谓之越王头。
这个故事脑洞不小,在许多典籍中却一本正经地记录过。西晋植物学家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还说椰汁就是越王生前喝下的酒,因而椰子“浆犹如酒,饮之得醉”。
生于岭南地,遥望椰穹林
椰子在我国拥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最早提及椰子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所作的《上林赋》。彼时汉武帝在上林苑修建扶荔宫,移植了许多南方的奇花异木。《上林赋》中所提到的“留落胥邪,仁频并闾”,翻译过来分别是石榴、椰子、槟榔、棕榈。
由于水土原因,汉武帝移植椰子并未成功。在其后的数百年里,历史典籍中都鲜少见到椰子的身影。直到东汉时期,在介绍岭南风物的《异物志》中,才重新出现了对椰子的描述。
“椰树高六七丈,无枝条,叶如束蒲,其上结实如瓠,系于巅,若挂物状。”——(东汉)杨孚《异物志》
三国时期,东吴境内也是有椰子的。《三国志》中记载,交阯太守士燮每年都会派人送些热带水果去建邺,让贵族们尝鲜,其中椰子赫然在列。彼时的交阯,主要指两广地区和越南的中北部。
因椰子只适合生长在阳光雨露充沛的热带地区,加之古代交通不便,对很多人来说椰子一直是个稀罕物。明代大臣韩雍曾得到皇帝赏赐的三个椰子,吃完后还要郑重地赋诗以谢皇恩。有两句写得很有文采:“剖开玉椀光偏润,泻出琼浆味独真。”
当然对于海南本地人来说,已见惯了椰树成林的大场面。明代理学名臣丘濬有首诗叫《椰林挺秀》:“千树榔椰食素封,穹林遥望碧重重……醉来笑吸琼浆味,不数仙家五粒松。”充满了对家乡风物的自豪与赞美。
椰果白如玉,味美如牛乳
椰子全身都是宝,古人很早便认识到这一点。明代古籍《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中说:“嫩者有浆,甜美可食,酿酒,老者肉打油,做糖,做饭……”同时代的海南名人丘浚索性在《南溟奇甸赋》中称椰子“一物而十用其宜”。
时至今日,椰子更有了更多元的吃法。椰汁清凉甘甜,可以做成饮料,如椰汁或椰奶。椰子肉色如白玉,味美如牛乳,可以做成点心馅料,如椰蓉和椰丝。至于做成椰子糕、椰子酱、清补凉、椰子糖、椰果罐头、椰子布丁,花式吃法更是数不胜数。
粤菜中还有一道著名的椰子鸡,新鲜的鸡肉加入椰汁和椰肉,温火慢煲,汤色清爽,椰味鲜香,一碗下肚,让人食欲大开。
椰子性温甘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和养生价值。宋代《开宝本草》里记载了椰子瓤气味苦平无毒,主治益气,浆服之可以消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椰子夸赞不断,甚至说椰子肉“食之不饥,令人颜面悦泽”。
酒向椰中取,浸以玉浆寒
椰子跟酒的源于颇深。《广东新语》中说,古时岭南地区的人家,招待宾客时常以槟郎代茶,以椰子水代酒,有几句写得诗情画意:“椰心在酒中,大似银桃子。浸以玉浆寒,食之甘且旨。”
把椰子水当成酒来喝的古人竟然还不少。北魏《齐民要术》中说:“椰子有浆,截花,以竹筒承其汁,作酒饮之,亦醉也。”清代酿酒小能手,曾复刻过唐代荔枝烧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也写道:“肤中空虚,又有清浆升许,味美于蜜,微有酒气,曰椰酒。”
就连苏轼谪居海南儋州时,也曾作诗:“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椰子树能生出自天然的美酒,就不用再等酿酒的仪狄了。苏轼喝着微醺的椰汁,似乎连远谪的烦恼也消散了。
椰子水和酒一样,能让人醉,大概率是文学范畴的浪漫想象。但其实椰汁本来就容易发酵,完全可以酿酒,所以人们也常将椰树称之为“酒树”。
发酵的椰子酒,唐朝便已出现。酿造的材料,不仅有椰子水,还有椰子花,唐代诗人殷尧藩在《醉赠刘十二》就写道:“椰花好为酒,谁伴醉如泥”。五代李珣在《南乡子·山果熟》中也写了“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椰子酒人人爱喝,就连孙大圣也爱。《西游记》第一回就提到了椰子酒:“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大盆小碗,喝着椰子酒的美猴王,真是无比快活。
茶🍵余饭后冥想时间:最后教大家一个选椰子的古法:“凡拣椰子,以平摇之,听其中水声清亮,则其心大而甜,其肉厚;水声浊则否。”这又是一个中国人挑选食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