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生若只如初见发布时间: 2024-07-24 20:52:12 浏览:3 次 发布地: 武汉市 天气: 晴

        把生活中的“本来如此”,“应该如此”,变成“我要它如此”。 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动的做选择,是按照父母的期望、道德的要求、基因的束缚去无意识的选择。当时光荏苒,回头去看,我们往往陷入悔恨,恨自己当年的不理智,同时又为自己开脱:在当年那种情况下,别无他法!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任何时候我们面前都不是只有独木桥一项选择,总还可以游泳渡河。我们只是不敢冒险,选择了最安全的道路而已。如果我们意识到,独木桥并不是唯一选择,我过桥不是别无他法,而是经过判断,我放弃了游泳、绕道、砍树做船等各种选择,那么既然这是我自由选择的结果,我们就不能再以我别无选择来安慰自己,而应积极的承担起选择的后果。 就以养育孩子为例,有人会把养育孩子当成责任的驱使,“我既然生了你,就必须养育你”,这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被动选择,而是我的身份,“父母”这个角色所附带的责任驱使的。在这种逻辑下,等父亲完成了养育孩子成人的责任,那么也就会同样要求孩子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若换个逻辑,我生养孩子仅仅是因为我需要孩子,我并不是无私付出,养育过程中我从孩子身上获得了无比的幸福和快乐,那么我还会要求孩子必须给出回报吗? 我想这就是主动选择和被动驱使的差别吧!



评论:
飒飒: 赞同
小美琳: 我们常常会为自己选择失败的后果找各种借口和理由,忘却了选择初始的权衡利弊。也许无法预知选择的未来才是真正让我们遗憾的吧!不管怎样,面对就是最积极的态度。 孩子一直就是我们生活里的天使,如果带有目的,就失去了爱的初心❤️。[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