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kindle上发出的伊藤润二的新作《鱼》的介绍,无意间扫到了评价中的一条一星评论。
老实说从一部作品里读出什么真的是无法控制,恐怖故事电影漫画一向不是大众的菜,可单单只有恐怖元素的话是撑不起什么台面的,从恐怖中体会出温情和现实意义远远比从温情中感受到人性阴暗要美好的多。
我是喜欢甚至钟爱恐怖系列的,从小看聊斋,大学看死神来了系列,听晓东讲深夜故事;读爱伦坡、史蒂芬金,并不会觉得害怕,而现实种种却时常让我毛骨悚然。至于为什么,大概是我对人性的下限总是认知不足,往往觉得人的卑劣无知到某种程度已经足以颠覆三观了时,却被人或好心相劝或讥讽挖苦地说:“这不是很正常的吗?大家都这样”。
想起之前和朋友聊天时说到过:“为什么人能接受像三十年老烟民的肺一般的内心,却忍受不了脸上一块小小的斑点。”太多人看待外界总是会先基于其表,可外表的真实度现在几乎趋于零甚至更低,连内心的伪装都是家常便饭了,多少人连自己的内心都不能真实面对,用这样那样的理由去粉饰,“忠于自我”这四个字先不说做不做得到,“有没有人愿意去做”或者说“有没有人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现在都成了未知。

评论:
Souler: 打分毕竟是很私人化的事,之前电影线下讨论,发现许多人不敢在豆瓣打分,怕自己影响其他人的判断,觉得他们也太卑微了
盲仙客: 地球很危险滴,快回火星去!
Souler: 评论作品是一件很冒险的事,作品像一面“内心之镜”,能展现出聪慧和博学,也会暴露出愚昧和浅薄[笑哭]都是“忠于内心”,只是人心也总有不同[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