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河清有日发布时间: 2024-08-17 00:09:30 浏览:13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花了大概十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终于看完了。真的是“终于”,感觉精神上有点疲劳。大概和周围环境显得嘈杂有关。哈哈,不过倒是因此提高了我的“反脆弱性”,让我的专注力得到了强化。 关于这本书,我的评价是:一段话能概括的内容,作者却要用几万字来陈述。过于冗长。通篇由理论和例子堆砌而成。倒不是很晦涩,但令人略感枯燥。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部分内容显得较生硬。 嗯,不过总的来说,结合我自身经历,它对我的启发性还是挺大的……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害怕波动性,随机性。追求稳定性,秩序。殊不知,后者正是一种死亡啊。 譬如火鸡原理,愚蠢的火鸡自以为农场主每日为自己提供食物,便是爱的体现,能永远这般安稳度日。殊不知感恩节来临时,等来的却不是主人一如既往的喂食,而是被宰杀的命运。 这告诉我们,当把阶段性的经验,这种稳定奉为真理,无疑是自寻死路。 人也是无比狂妄自大,无知的。自以为能预知所有风险,可以控制走向。事实上,这些脆弱推手得到的只会是一记记历史的响亮耳光。唯有大自然才是真正能“未雨绸缪”的存在。 “只有傻瓜才会认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就是他亲眼所见的最高的那座” 危险,危害,包括人的疯狂程度都是随机且不可预测的。正如著名的911事件。 比起稳定可预期的“观光化”生活,我们应该学会随机漫步型生活。让自己具备“反脆弱性”,在变中求机遇。 其实反脆弱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作者也提及了关于以冗余的形式呈现的反脆弱性反应。如在库中储备了多余的货物。像是化肥,石油,一旦出现供不应求时,便可以此来获取高额利润。 还有像是爱情,虽然很折磨,但你从中获取了一种令你痴迷的东西,因此便也甘之如饴,具备了“反脆弱性”。 以及信息同样有“反脆弱性”。像越是充满负面评价的书或人,往往越能激起人们一种窥探欲,帮助他们获得大量关注度。 而我最大的感悟是,人不应该花费太多时间在防范未然上,这种完美主义何尝不是对自身的桎梏。 像文中提及的布里丹之驴这个著名思想实验。一头驴,处于即将饿死和渴死的状态。在它的左边是水,右边是食物。而两边的距离是一样的,于是它因为难以取舍最后导致死亡。如果有随机性地干扰,无论把它推向哪一边,它都能因此得救。 这告诉我们,凡事优柔寡断,选择规避风险,固步自封,是十分不明智的行为。 世界瞬息万变,若你一直谨小慎微,担心风险和变化的发生,甚至试图让其始终保持平稳有序,那结局无非是刻舟求剑罢了。 真正的强者,一定是喜欢变化的。 风口,也正是变化,风险,随机性的高度体现。但凡能抓住它们的人,无疑都是有“反脆弱性”的人。 他们还会高呼: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凡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强大”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你选择脆弱,便会如那被熄灭的蜡烛一般。而你若将自身当作等风来的火,便能在某一日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反脆弱 #读书笔记 #思考



评论:
我思我空: 遇强不弱+遇弱不强=真正的强者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