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一说《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可逝也,而不可陷也;可欺也,而不可罔也。
意思是:君子可以去井边救人,但不会自己也陷进去;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孟夫子对此有过权威解释: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朱夫子注曰:方,亦道也。罔,蒙蔽也。欺以其方,谓诳之以理之所有;罔以非其道,谓昧之以理之所无。象以爱兄之道来,所谓欺之以其方也。舜本不知其伪,故实喜之,何伪之有?
~*~*~
这可以说明一个很微妙的问题,那就是:不信任人显然是不对的,但如果你信任别人,就有可能被欺骗,那应该怎么办?
儒家给出的回答精彩绝伦,那就是你要去相信别人,但因为你有一颗赤诚之心,所以在灾祸到来之前能及时醒悟,不会受到真正的伤害。
夫子以救小孩为例,可谓是一语中的,另两位夫子虽然讲了许多,但总不如孔夫子透彻。
夫子说自己六十而耳顺。耳顺便是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在那样的智慧下,人怎么可能受欺呢?
儒家最让人欣赏的是那种诚明之心,既因爱人而奋争不止,又因智慧而洒脱豁达。夫子行走在爱与智慧之间,不偏不倚,深爱又超然,那是即是中庸之道,亦无愧为人间正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