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九月初十,山雨桂花落。
纷纷连日的雨敲打了一宿的桂花。
从阳台望去,桂花树下洛满了一地金黄。
桂花香随着黎明的潮气迎面扑鼻,沁人芬芳。
从杯中抽出颓了毛的牙刷,撑伞下楼想要捡洛满地的落花。实在没有合适的容器,想起去年客人送我的建盏,被我束之高阁。
隧拿着碗下楼。到院子去捡拾起来。
混着落雨的桂花,乘了一整碗。
早晨烧了一壶水,抓一把桂花入杯中,这甜中带着甘苦的香气入喉,倒是润喉。
狭小的屋子里满是花香,比我用的空气清洗剂要好的多。
倘若是嗜酒,倒是可以桂花入酿酒。
桂花少许,圆糯米适量,酒曲一袋,山泉水一瓶。
如果有情趣,或可以以虎跑寺的山泉水为佳。
唐代的王维曾写出这样的诗句:人闲桂花落。
我是石虎山中的微雨闲人客。
小时不懂这种意境,而今的感触深有体会,人先要忙里偷闲下来, 才能感知桂花落的美。
杭州随处可见的桂花树,倘若生于北方,那是何等珍贵。
恰恰是习惯了身边俯仰之间唾手可得,倒是不觉得这有何珍贵。
想来倒是觉得浪费这满地的花。收集些许,倒也不是浪费。
然或觉得何必如此。昨日读蔡澜的《不如任性过生活》,想要想的通,悟的透,活的潇洒,就该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作为一个顶尖的饕餮吃货,我想蔡澜算是活的通透的。
在清代有的袁枚才子写的古代菜谱《随园食单》,又有宋史的东坡肉,想必也都是顶级吃货一枚。
乍见之欢,久处不厌。
我喜欢眼下的独自清欢。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评论:
故里看花: 大概看了好几篇,文笔好好,就是错别字有点多
。: 桂花泡茶,沁入心脾的,古有唐寅“桃花仙人种桃树”,先生可以“桂花树下品桂花”了[不敢看]
晴天: 我对你有点小意见,但我不说[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