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是道长不是陈狗啊发布时间: 2023-04-13 02:45:19 浏览: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父亲不知道上哪儿淘来一本《唐诗三百首》硬是让我背,那本诗集和他的棍棒不仅毁了我的暑假,还成功的让我从一个把读书当任务的孩子成功进阶为一个厌学的问题少年。说实话我至今都无法理解他当时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或许是他一贯的自以为是再加上刚好在某个故事会上看到的名人故事后的心血来潮吧。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太一样,大概是从爷爷奶奶那代人的纵容开始,到那个人长大后的只手遮天,最后又将伤痛延续到我这代人身上。然后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分析,好像可以理解为何他从小就对我拳脚相加了,或许是无脑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谚语?亦或是怕宽松教育会制造出另一个他?但很可惜他走了另一个极端,那句谚语他只学了皮毛,别人的家长棍棒上携带的是“规矩之力”,他的棍棒上只有暴戾与扭曲。总之棍棒底下能不能出孝子我不敢妄言,我只知道从小在一个没有温暖的环境下长大,一大家子都围着一个人卖笑,只有他笑了我们才可以跟着笑,这是一个多么荒诞可笑的家庭,简直就是人间悲剧。 我常常幻想如果他一开始就把我当石头看待该多好,这样长大后我混的再差起码是完整的一块石头,哪怕砌在地基里也实现了自我价值。但可惜他既没有观石的本领,亦没有琢玉的条件,对自己的劣质基因更是没有充分的认识,无脑的敲打砍削下我最终变成了一堆灰渣。 按理说人到中年我应该和我的童年和解的差不多了,不记得多少次渴望我的世界出现反转的剧本,就是那种大家其实都很温暖,只有我一个人蒙在鼓里,某天那个真相的出现让我热泪盈眶痛哭流涕然后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最后大家皆大欢喜的剧本。啊,多么美好啊,想想都开心~但显然这种想法和“明天会更好”一样,不过是安慰人的话语罢了,多少个我深陷情绪的漩涡里爬不出来的夜晚它都不出来救我,我也就不再去奢望了。 我第一次“觉醒”好像是在某本书上了解到关于讨好型人格的介绍,看完后我近乎冷酷且蛮横地将我的朋友圈切割得七零八落,所有看过我“丑态”的人都被我切割出了我的世界。所以我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只有两个发小,是那年暑假我扛着一身被小木棍抽出淤青的身体还要偷偷跑出去和他们一起游泳的朋友。我依稀记得他们告诉我,他们也会被打,但是从来没有挨这么狠的打,他们还说被打都是因为干了什么坏事,他们惊讶于我居然只是因为一首古诗不会背而被打成这样。我忘了与他们交往过程中我是否有过讨好的行为,但是起码在我的记忆里他们没有利用过这一点来伤害我,嗯,所以我很期待我们的友谊可以一直到我真正化成灰烬的那天。 我遇到那些身上带着闪光点的人会由衷地羡慕,那些闪光点叫:自信,温柔,包容,豁达,等等……我也尝试过自己去培养,但是好像它们任何一个都必须消耗掉我很多能量,而我始终无法放弃我现有的能量和生存习惯去培养一个尽管明知道很好但是对于我来说却很陌生的优点,所以我只能浅尝辄止,深入了我便会没有安全感。举一个好笑的例子,我看各类恐怖片,一个人时我会去遮挡画面,怂得一批。但是只要身边多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我都会握紧拳头,稳如泰山,起码表面上是如此,嗯,其实这才是真实的我。 今天看到城东有人跳河轻生最后没救回来心中有些感慨,一直以来都觉得这个世界上应该很少有人会比我的人生更惨,但是好像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烦恼,我原本想给大家说一些正能量,但是由于知识储备的匮乏一时间又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所以只能说说自己的故事。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和自己的童年和解,既然等不来那个反转的剧本,那我们便自己创造一个剧本。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过程或许跌宕起伏,但结局一定要尽量完美。#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们都在用力的活着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