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读后感(八)
又一次不知道怎么退出了,写了一半的读后感不见了,让人很崩溃,本来满满的状态和开心,好吧,算你厉害不按你的步骤就是不存。
更正前文,不是幸福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
表扬孩子的正确方式: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乐观面对失败。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
培养自控力:立志。及时休整,为身心蓄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挑战自己,做不擅长的事。远离诱惑,弱化情绪反应。
感受知识之乐:知识是一种体验。知识存在于行动中,表现在身体上,蕴藏在体验里。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比如,当时我有一个很疯狂的想法,我想看一看人们常说的「聪明的人反应快」是不是有一些科学道理。不过那时的知识和研究水平有限,我能够想到的是看一看膝跳反射的速度是不是和人的智商有很大关系。于是我和同学王小京设计了一台测量膝跳反射速度的小设备,还花了不少时间自学了一些电工、机械、生物等学科的知识。最后,我们还真捣鼓出了这么一台小装置。我们将一把小电锤通上电极连着闹钟,在一块脚踏板上也连着闹钟,这样当小锤子敲到膝盖上的电极片时,闹钟就开始走表;当我们的脚踢到脚踏板上的电极片时,闹钟的运转就会中断。我认为记录从敲击膝盖到脚踢踏板的时间,就能够测算出膝跳反射的速度。
现在看来,这样一种装置非常粗糙,测量出来的结果不稳定,最后计算出来的膝跳反射速度和智商之间当然也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这可以说是一项失败的研究。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吴天敏教授竟然给我这个失败的没有结果的实验报告打了最高分(A+),这让我特别激动。我不好意思地向吴教授检讨说,我们的测试工具非常粗糙,数据很不准确,最后也没发现什么有意义的结果,然而吴教授的回答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它说明科学家所需要的科学素养应该包括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满足于别人千篇一律的解释,对未知领域的答案充满兴趣,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这些本就是科学家的职责。讨论没有答案的问题,才可以让我们得出新的答案。
其实,不只是科学研究,所有发明创新都离不开想象力的参与。然而,很多人对想象力有种误解,认为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所以想象力不需要被教授,只需要被保护。
虽然孩子生来就有好奇心和创造潜力,但如果家长不善于引导,不给孩子的想象力添加助燃的材料,他们心中原来烧得正旺的火苗很可能就会越来越小。即便是成年人也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想象力,为工作增加更多创意。
想象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加工能力(大脑前额叶的产物),想象是指我们对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一些记忆的印象,进行新的加工、改造、重组而创造新的图像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对旧形象的改造,对新形象的创造,是形成意象、知觉和概念的基础,其两大特点是形象性和新颖性。想象的好处有很多,它除了能激发创造力,还能让我们有一种预见能力。
培养想象力:联想。夸张。简单的联合。典型化。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开拓眼界,丰富的积累才会为想象力插上翅膀。
用耐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他人在场,促进了表演,损害了学习。
一辈子假积极就是真积极(任正非)。
教育有术。
什么是知识之外的能力?美国著名管理学者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需
要拥有机器做不到的六种能力。第一,要有设计感、美感、欣赏之心,看着湖水就能想到水天一色的美;第二,要有快乐感,让自己身心愉悦、健康的同时,也要让别人身心愉悦、健康;第三,要有意义感,知道如何在烦琐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第四,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善于讲故事,有具体化抽象概念;第五,要有产生共鸣的能力,善于感染和激励他人;第六,要有同理心,能够感受到其他人的感情、感觉和感受。
积极教育:情商教育。幸福教育。利他教育。乐观的性格教育。美德和价值观的教育。社会关系教育。生活习惯教育。
P.S.最后一章看的很快,毕竟都是从孩童、学生时代过来的,体会会容易一些。曾经我的不足、悲伤希望在未来我的孩子身上能少一点,曾经我的快乐、成功经验,希望在未来我的孩子身上能多一点,我的提升是最大的保障吧。亲爱的孩子,想说的太多,不知从何说起,祝你幸福,晚安。
评论:
AI苟蛋: 你的分享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