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幻空发布时间: 2025-02-14 17:38:20 浏览: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读书摘抄 《看不见的“手”“脚”“心”》 “看不见的手”的说法,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的。 在《国富论》中,斯密把人性本恶和个人利己主义的利益追求当作人类经济行为的基本动机。但市场有一种自发的机制有如“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买卖双方的利益以达到供需平衡,市场经济就是靠这种规律起作用的。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基于人性本善的假设,把源于人的同情的利他主义情操视为人类道德行为的普遍基础和动机。 于是,一种人性本善的道德利他主义社会道义论与一种人性本恶的经济利己主义个人目的论,便矛盾而奇妙地共生于斯密的理论之中。 “看不见的手”维持着的其实是人性中互相矛盾着的善与恶,它们都是人性的原始事实,最善者也会自保自利,最恶者也不乏同情。 “看不见的手”是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利己也利人和利人也利己的客观关系,是事物在相互作用中辩证运动、转化、平衡的动态。 为了维护这种运动的正常,就需要人的道德良知来监控。道德就是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暗示的“看不见的心”中的重要因素。 但是,影响这种运动的还有更深层次的“看不见的脚”。 “看不见的脚”的说法原本出自反对政府干预市场行为的经济学派,该学派创造出这个词,形象地把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从而造成市场作用的失效比喻成“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 这种“踩住”是“脚”的不当行为,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称,“看不见的脚”导致私人为自利的“寻租行为”,不自觉地把公共利益踢成碎片。它既破坏了自发的机制的力量,也腐蚀着调整这种作用的道德。 因为没有“心”的监控,“手”走的前门正道障碍重重,比不上“脚”走的后门顺畅,用“脚”挣钱比用“手”挣钱来得快。 某些从政者对个人利益的追求,犹如一双“看不见的脚”在践踏市场机制,伤害整个社会经济。 如果“看不见的手”是市场经济的作用,“看不见的脚”是政府干预的作用,“看不见的心”是个人素质和道德的作用,那么无论手、脚和心,都说明它们是人类活动中缺一不可的东西。 所以,“看不见的脚”是人类福祉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看不见的手”的“仁慈”。“看不见的心”是对人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状态的心灵反映。 “心”的作用使“手”和“脚”多了谦让和共赢,少了争斗和舞弊。所以增进人类的福祉,需要“看不见的手”与“看不见的脚”和“看不见的心”三者和谐统一。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