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薄凉,滚烫的嘴捂不热心窝窝
知乎上有个高赞问题:薄凉的人,是如何对待生活的?答曰:不受外界诱惑、不被圈子同化,永远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薄凉之人,最不愿为难别人,也不委屈自己。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喜欢别人麻烦我自己。与其说边界感强,不如说自我防御性机制构建得好。自己的事,习惯自己做来,别人插不进去。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写道: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如果妳真这么相信,就错了。天下人都知道,他有知己和忘年交:李健。据说,他读懂了他~
现代人际间的相处,时间成本很高。
尤其是深圳这座城市,时间最为宝贵。时间给了谁,谁最重要。用来读书,知识最重要。用来写作,思考最重要。用来学习,提升最重要。用来呵护,家人最重要。用来愛人,那就是关系最重要。
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从心理学角度探究,薄凉是人际关系弱化的表象。当我们表达需求,如果得到满足,就会更加渴望关系。如果需求被忽视,人就会怀疑关系。如果需求被否定,人就会逃避关系。如果还被反过来要求,人就更想逃避,直至彻底封心锁愛。
潜意识里,就是妳对关系产生了恐惧。
任何一段小心翼翼谨慎维系的关系,会让妳很累。久而久之,累成了一种常态,妳觉得自己焦虑了,累了。这段关系也就成了负担,且在潜意识里形成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关系即要求,互动即压力。到最后,发现还是自己一个人呆着比较舒服。
内心里,无论多么希望获得恩宠。
实际上,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亲密。
不相信妳自己是被别人接纳的,不相信别人对自己会无条件的好。即使别人表示了一点点好感,也不敢接受。有一种要不起的感觉,更不会沉浸式享受关心和宠愛。就算别人拥抱妳的那一刻,你都没有好好享受这份甜蜜,心里想的是:给别人添麻烦了,这多不好,压力好大啊~
这种亲密关系带来的压力和恐惧,有时甚至会表现为抗拒。好比喜欢妳的人说: 我想看看你的照片么?你能煲个靓汤给我么?在这个时候,妳就会习惯性表现出来攻击、责问和不爽:你怎么老要求我做这个做那个?我就不~
结果可想而知,往往不欢而散。
要知道,我们都是从关系中获得滋养的。愛是力量的源泉。敏感多疑的人,或源于童年创伤,或遭遇情感损伤,内心感知和接纳亲密关系的能力差,会本能地疏远或拒绝别人的靠近,注定无法和这个世界怡然相处。
真正的内心强大,是在车马喧嚣后,还能在心中修篱种菊,而不是逃避现实,躲在黑夜里,蒙着被子,独自舔舐伤口。
余生很贵。学会感受愛,分享愛,时间和精力不止留给自己,还要予人热情,情感有选择,善良有底线,付出有原则。
既能保持自己的节奏感,平静淡然,也能和善温良地与愛妳的人好好相处,而非始终高冷傲娇,特立独行,活成那个高度自恋,无人关愛,心无所依的陌生人。
有一天,当我们老了,孩子们问起我们人生的意义时,可以这样幸福而笃定地回应他:
让我内心欢跃的,不是自怜者的孤单和路长,而是因为心中有爱,和他看见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和银河闪耀的星汉。而不是说,我的一生都在逃避和等待中孤独终老,无法疗愈自己。
#半生薄凉未知暖 #完美孤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