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事情知道已经过去了几天,虽然不想显得太矫情,但还是想表达分享一下。
从今年大S离世开始 我就在和朋友讨论,感觉我们这个年代喜欢的明星们好像渐渐的都在离世。感觉属于我们的年代开始远去了,但又不那么强烈。直到三月一号知道方大同离开的消息。上一次因为一个人去世那么难过,还是因为那个人是我的外公。
2008年的冬天,初中的我在午休时间坐在家里的老式电视前跟往常一样吃着午饭看着MTV电视台。在播放完上一首歌之后紧接着的是一首新歌《为你写的歌》,没有前奏的第一句“耳朵借我,这几分钟”让低头吃饭的我抬头看起了MV(也没想到往后几乎是把耳朵送给了他)。当时不知道什么是R&B,也不认识方大同,只记得那天之后我一直会再期待MTV随机播放这首歌。当然当时专辑刚出,MTV也播放了很多《橙月》这张专辑的新歌,每一首都很动听。于是我便开始用每周为数不多父母允许我使用电脑的时间去搜索更多方大同的歌,也听到了一些最经典的神作,让我对他更加喜爱。以至于放学拒绝了同学去网吧的邀请,慢慢存够了少少的零花钱,去了当时家附近的吉之岛音像专区买下了他的第一张专辑,也就是《橙月》,回家之后写作业听,没事也放到客厅的VCD机听。 还常和爸争论“他唱功不行歌不好听”的问题争到生气,小时候什么也不懂,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懂得不够多审美不好。但这张专的每一首歌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回过头看里面的每一首歌都是当之无愧的经典。灵魂的词曲勾人的桥都在证明我当时的审美无误。那一年我十三岁。
今年我三十岁,离那一年我经历了高中、大学、到工作。十七年里方大同的歌总在不同的时候陪着我,除了当年最经典的那一些还有后来很喜欢的《千纸鹤》、《放不过自己》等,只是因为生活里出现了更多吸引注意力的事情让我没怎么注意大同的动态,只是看到过他身体不好以及去了云南休养的消息,觉得惋惜。再次高频率见到大同是因为他在抖音宣传新专辑《梦想家》,我一遍一遍的看着他现在略微沧桑的脸,很明显是因为生病的过程很难熬,没有了从前的稚嫩,也没有了像15年演唱会那个意气风发的样子,但他的眼神依旧给我清透纯粹的感觉 。心酸之余与他音乐挂钩带给我的回忆跟潮水一样袭来。我才发现,原来已经过去了好多年,这个单位是十六年,在我十三岁的时候看起来很夸张的一个时间单位。事实也是如此,在这个单位时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事情,我也喜欢了他十六年 。我迫不及待的去听完了这张专辑的每一首歌,再回来的时候,这张专辑没有华丽的转音,没有桥神的华丽造桥。但是又把我击穿了是因为人声一出来,改变是少了气泡多了沙哑。惊讶心酸之后被触动是因为这个改变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时间,大同声音的改变让我想到自己也变了好多,但不变的是我对他音乐的喜爱,就像大同对音乐喜爱的纯粹。于是梦想家这张专辑的歌曲又开始从去年年末开始陪伴着我到了现在。
三月一号睡醒打开手机看到,朋友给我发了方大同去世的消息,睡眼惺忪的我意识几乎还没恢复就马上打开所有的软件一遍一遍的搜索是不是在造谣。直到已经确定的时候眼泪马上掉了下来。因为真的无法接受,他才41岁,明明在周杨的采访里说身体正在慢慢好转,可以再开演唱会,明明说还有音乐梦想,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是走得这么突然。
心空空的,感觉自己被抽走了一些什么,真的很舍不得他,还想听到更多关于他的歌,就算不是他唱的是他写的也可以。因为他我更了解了什么是R&B,因为他我也去听他喜欢的Stevie Wonder,听到了更多喜欢的歌曲。因为他一次又一次被音乐打动,但是他就这么突然的走了,没有前奏。
人生总是充满了离别,他就像我素未谋面过的一个很好的朋友,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去了云南隐居种田,就算不再出歌也在好好活着。感谢这位出现在我青春里,让我从十三岁爱到三十岁 、听到三十岁的Soulboy。如果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的话,那在我的有生之年大同将会永远活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