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村长不当官
01 有文化,不一样
“快给大叔说给哈,夜黑里,谁到你家炕上了”“我不说,大叔,你给我吃糖不,大伯伯来的时候都给我吃糖了”
“大叔也给你吃糖,你给大叔说夜黑了谁到你们家了,是那个给你糖的大伯伯?”
“就是村长,不过我妈不叫他村长,叫他老会”“村长半夜到你家做甚了?”
“我妈半夜骑村长身上,一会又抱着打滚呢?”从那以后,村长和栓栓娘好上了,这事全村都知道了。
“栓栓娘,你图甚了?”
“村长有文化,和俺家的不一样”
02 风流往事
村长,原本是县里的干部,在县供销部当副部长。
每天穿着中山装,站到供销供门口,迎来关往,好不潇洒。
老会那时三十岁不到,本身又是在军队转业回来,身姿挺拨,供销站的门市又开县城南关最热闹的地方,不少单身女青年对老会芳心暗许。老会也不明着谈恋爱,就是私下和几个女青年来来往往。
九零年初,全国严打,老会不幸成为典型代表,被撸去公职,发回原籍种田。
村里缺少有见识的,有文化的人,又是乡里乡亲,不久后,老会成了村长。
谁还没年轻过?老会年轻那阵,可是个复杂的时代。
03 少年老会
老会在成为县供销站副站长之前,还是小会,是一名解放军干事。
小会有文化,参军之后不久就成了连文书,后来当了军分区司令的秘书,颇被司令器重。
那时的老会,还是英俊的少年,经常出入司令内宅,不知是谁先有意,小会和司令的夫人眉来眼去,被司令发现,司令念小会初犯,就勒令小会转业。
就这样,小会成了供销站的干部。
感情没错。错的是我们,不会控制自己。
04 与民同乐
村里人乐与做买卖,县城有不少货车,食堂,都是村里人的买卖。
村里平时安静,遇到庙会,做买卖的村里人,都从县城赶回来凑热闹,图个红火。
在村里喜红的食堂,也常常有村里的年轻人聚在一堆打牌,喝酒,聊天。有一天,老会也到喜红食堂吃饭,喜红就过来招呼村长坐定。
“村长大忙人,今咋有空来吃饭?”
“大家伙都喜欢这么,我也凑热闹,与民同乐么”
好一个与民同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