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忠孝之困:悬浮时代的精神乡愁】
当代中年人(或者理应称谓为中式版的青年)像候鸟般穿梭于高铁网络,手机相册里塞满与父母的视频截图,却总在每次通话时母亲"少熬夜注意身体"的那阵阵叮嘱时恍然惊觉——我们正经历人类文明史上最吊诡的割裂裂。
工业文明的精密齿轮碾碎了农耕时代的伦理脐带。我们这代人追逐理想的脚步丈量着成都或是杭州这样发展中都市的CBD半径,而父母衰老的速度却在县城医院走廊里悄然加速。996工作制的电子镣铐锁住了归期,视频通话里的嘘寒问暖在那一天终会成了数字祭台上的电子香烛。这代人身处"悬浮时代",既非传统意义的游子,也难成真正的归人。
资本浪潮冲刷出的生存法则里,"忠"被异化为对KPI的臣服,"孝"退化成转账记录里的数字符号。成都高新区科技园凌晨两点的灯光,照见多少中式版年轻人对着体检报告单上的"三高"苦笑。又讨论间这代人发明了"云孝子"的自嘲,却在每个加班的深夜听见传统伦理体系崩塌的闷响。
当直播,短视频和Ai一次次的渗透又一代代的迭代,惊觉的是文明重构的胎动。或许这个撕裂的时代,正在孕育超越地域局限的情感共同体。当孝顺不再是地理空间的捆绑,当忠诚不必以牺牲个体价值为代价,属于新时代的伦理范式终将在阵痛中分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