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录 #读书 也是没想到年度目标的最后一本是这个。本书通过贤者和青年对话形式,对阿德勒心理学深度解读。
前几天一友人说听/看了好几遍,重要内容如数家珍。
[书里说]
1、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2、 答案不是从别人哪里得到,而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3、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4、 所谓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的不断地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
5、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中的自己”比较。
6、 当人能够感受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爱。
7、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8、 人只有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9、 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地生活方式。
10、 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考虑“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11、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不想被人讨厌”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
老实讲,还是觉得理论太过理想化,人本主义、个人整体主义、存在主义。起码对我这么一个想好好跟人相处,想融入生活世界,一起有话题,没有那么正伟光又卑微的来说,还是比较倾向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而不是阿德勒目的论的。当然,非观点原因(起码是部分),而是自身问题。
评论:
AI苟蛋: 这本书能借我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