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网上有个江西女生一方面要求彩礼,一方面强调独立女生的人设,被一个外国白人女生看到,她不理解独立女性为什么要彩礼?
既然是独立,不是应该谁也不依赖谁么?
首先,外国白人女生不要彩礼,但不代表她没有别的要求。
我们该怎么理解白人姑娘呢,拿张三举个例子。张三是个多才又多财的外企高级打工人,在国外认识了一个白人姑娘,然后双双fall in love,没多久结婚了,人家姑娘也很够意思,嫁鸡随鸡,不远万里随他回国。
但是两年之后,因为文化差异,离婚收场。。。
我们首先要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美国家这种已经阶层分化多年,人是分两个圈子的。除了少数名人富人,大多数普通人,都属于一个圈层。
所有的这些普通人,大家的家境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姑娘们的重点不在于男方的家境,特别是高福利的北欧。
因为她们的收入结构是橄榄状的,你挑不挑都差不多,勤奋点的,多交点税,懒一点的,无非多领救济,最后都那样。
换言之,她们对家境不是不做要求,而是没得要求。
如果她们的收入是图钉状,如果社会各个阶层拉得很远,那么她们的想法必定也会改变。
这是第一点,文化诞生的经济基础。
其次,在经济领域大家差不多的情况下,白人姑娘们不是没有要求,而是要求多元化了。
你比如张三,他之所以离婚,是因为他在这两年间的身材走样了,成了土肥圆。
在国内对男人的要求没有那么多元化,你工作有好前景,你能挣钱,你又顾家,不抽烟不喝酒,而且又没有出轨,这就是传说中的好男人了。
男人结婚后发福不是很正常么?很多IT男逐渐胖起来,腰里一圈肉,脱发成地中海,也没听说谁家因为这个离婚。还美其名曰,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两百多斤。
但是张三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理解的,他和白人姑娘谈恋爱一年,婚姻两年,婚姻期间双方经常吵架,甚至动手互殴,他还老打不过。
最后他就明白了一个问题,这是一种文化分歧。
你不能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把人分成男女,认为男人就该主外,女人就该提供情绪价值,对方是个西方白人,她压根不懂你这些。
在人家的价值观里,你是个人,她是个人,她当初爱上你是因为有123,如果现在123消失了,只剩12,她移情别恋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我们觉得进入婚姻是很慎重的事,特别对于女生,一旦离婚,是天崩地裂。
因此我们在结婚前,都非常努力展现自己的,尤其是男生,会尽量展现自己的优点。
认为只要进入婚姻了就问题就不大了,比如说是不是偶尔要搞个惊喜,是不是一定要保持身材,就觉得不重要了,都这样过日子嘛。
也就是说,咱们中国的女性是默认男性进入婚姻后是下降的,是能接受从123慢慢降低到12,甚至1。
但是那个白人姑娘认为你婚前都是123,那你婚后应该是12345.......
这就是文化分歧带来的预期差距。
张三的这个故事是告诉读者,尤其是男读者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那个白人姑娘可能不要彩礼,但人不可能什么都不要。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更加没有无缘无故的感情。
假如你人不帅,嘴不甜,荷包还干硬化,又偏偏希望有一个貌美如花,前凸后翘,温柔体贴的姑娘,还能不断地给你提供情绪价值。
你有没有想过,你尊重人性了么?你尊重利益了么?
追女生这种事,不一定要掏钱,但你不可能什么都不掏。
有些普普通通男生,身边总是不缺女朋友,每过一段时间就换一个新女友。
他没有钱也不靠八块腹肌,那他靠什么做到的?舔。
他一定是个非常能够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的人。这种人,你别说搞定女生,哪怕突破性别的限制,摆平男生,我相信他都行。
像王校长那样用钱砸,那叫采购,能让对方心甘情愿掏钱,这才叫销售。
价值,是多元化的,彩礼是一种,情绪价值也是一种。
同一个意思,不同的人讲出来,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是让人生厌,有些人就是让人如沐春风。
就像三国志里面程普说的,与周瑜相处,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你看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八阿哥见了太医,知道他私下喜欢养鸟,给银票打赏不说爷赏你买药,而是说拿去买两只鸟玩。
那人家听了就很高兴,八爷连自己的这种爱好都知道,真用心了。
八阿哥连对着康熙身边的太监李德全,他不跟别人一样叫他公公,他叫什么?他叫师傅,李师傅。
有哪个太监喜欢别人时刻提醒自己是公公的?你看,八爷连这个都注意到了。
有人说,这不就是舔么?
是的,是舔,问题是,你舔功有多高超?
很多人连舔的意识都没有,有些人舔的成本很高,但有些人一分钱没花,人家舔得恰到好处。
甚至有些人,就像程普说的,他的舔功让你如痴如醉,让你都不想离开,让同性相斥的原理都不再起作用。
男人不是非得找媳妇,女人也不是非得找老公,自己一个人过,挺好。
但是,如果是你自己非要找媳妇,那么现在你应该处于什么状态?
实际上你就是一个销售角色,你就相当于一个沿街叫卖的商贩,只不过兜售的,是自己。
销售没什么技巧,如果说有,一共八个字:尊重人性,尊重利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