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化身为人
迟来的乘客,现在才体验到这部荣获2018年TGA最佳叙事和最佳表演提名的游戏,我是先买票后上车那种乘客,每次都是玩完手里现有的再买这样的心态让我时至今日才迎来这一款宝藏游戏的一周目。
我属于偏向和平主义的游戏者,每一次选项我都想尽可能选择那种看似周全的选项,这种方式让我第一章就吃到了大亏,小心翼翼的决定换来的是和仿生人同归于尽,不过我想还好,已经救到人了,这种看似不等量的牺牲就看起来没有那么有所谓了。
我的立场其实从马库斯第一次开枪射杀人类警察的时候就已经变了,机器永远不能凌驾于人类,换种方式来说人=生命,机器=物品 ,生命永远大于物品的,哪怕他有的人类的情感和灵魂。除了被迫杀人以外,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由康纳制止机器人的反抗,仅仅有一次收手也是因为汉克“我”不能伤害这个人类,而汉克仅仅是因为“我”救了他两次,对机器人有了不应该有的感情,只是我第一次玩没有预料到这里面制作组设置有电车难题,救他要牺牲更多的人。
这里有一个很深的哲学问题,当机器人有了人类的情感,那他到底能不能称作为“生命”。科技一直在改变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一旦真正有了强大于任何人类的机器人,那我们人类还有竞争力吗,那人类的自我价值又要如何实现。机器人有人类没有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庞大的数据库能计算出来你想要的任何灵魂,那么, 你又要怎么确定这个机器人的灵魂不是计算出来的呢,不是为了达到你想要看到的样子来“表演”的呢。
打个比方,你在社交软件上遇到的人,陈列了自己一项又一项的成绩,修改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你又能怎么确定在这背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怎么样的灵魂,如果仅仅是那种通过这些表象来定论我感觉这个人不错,灵魂一定怎么怎么样,那机器人一定是这种方式里的佼佼者,能交出近乎完美的答案,AI现在不是已经做到了吗,能生成你想要的任何图片来打造想要的人设。而现在聊天回复的APP不是也有吗,只需要复制上你回复的话语,再从APP里挑你想要的回复就行了,那你认为你遇到的这个健谈的人是真的吗。
制作组惊艳我的设定是机器人也有人这种生命有的另一种情感:自**,这种情感在就算在人的感情里面也是没有经历过彻底的无能为力和绝望的人无法体会到的。互动式电影游戏仅仅是几个手柄上几个按钮就决定了剧情里人物的命运,但每次决定的背后无不让我思考这背后自诩正义的人类或者是为生存而战的机器人到底谁对谁错。
“We are alive! And now ,we are free!” 如果真的有一天机器人高喊自由的口号向人类发动反攻,那我们真的会胜利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