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天台遇仙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剡县人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在山中迷失道路,粮食快要吃尽的时候,发现山头有桃树,两人吃了桃子后恢复了体力。下山发现了溪水,喝了水并洗了澡。又发现蔓草菜叶从山涧中流出,看见漂出的杯子中有胡麻饭屑,他们互相对对方说这里一定离人家不远。二人就沿小溪行了一里,又翻过了一座山。从溪里走出来,见到了两位女子,十分漂亮。这二位女子看见刘阮二人,便唤两人姓名,好像老朋友一样。二女高兴的问到:“刘阮二郎为何来的这么晚?”因此邀他们到家中。厅堂服饰非常华美,东西有床帐帷巾七宝璎珞,非人世所有。还有几名婢女在旁,容貌端正,却并无男子。进入餐桌吃饭时,有胡麻饭、山羊脯,特别美味,又有美酒。几个仙子捧着桃子到这里,说:“来庆贺你们的女婿。”又各自拿出乐器演奏。到了晚上仙女们都离开了,二位女子邀刘阮二人留宿,行夫妻之事。住了十五天,刘阮二人要回乡,二位女子说:“你们能来到这里,都是福缘所致,能与仙子相交,人间有什么快乐的呢?”于是二人又住了半年,这里天气温和适宜,常如春日般,却有百鸟哀鸣,怎能不起伤春之情呢?更是思乡心切。二女说:“你们罪根未灭才会这样”。于是唤出诸仙女来,作弦歌送别刘阮二人。说:“从这个山东面的洞口出去,不远就到了大路上。”听了二女的话,果然得以回到家乡。刘阮二人到了家乡却无相识之人,乡里人也感到特别奇怪。最后才听得他们第七代孙子说听闻祖上入山未出,不知道在哪里?现在二人在世上既无亲属,又无居所。欲回山中寻二女,却无所获。到太康八年,不知道二人去了哪里。
以上内容根据王国良考证出来的《续齐谐记》佚文翻译。相关资料显示刘阮遇仙的故事最早记录在晋干宝《搜神记》中。遍翻上海古籍出版社《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所收的搜神记中,未寻到此条。又查了中华书局1979年版古小说丛刊《搜神记》,在其搜神记佚文下,第27条便是,但其内容略简。南朝宋刘义庆撰的《幽明录》也收了这个故事。《幽明录》大约在宋时已亡佚,现通行本是鲁迅于上个世纪初辑得本书佚文,收入《古小说钩沉》中。三种书中,刘阮天台遇仙的故事,文字各不相同,以《幽明录》中字数最多。
晋陶渊明撰的《搜神后记》也有类似的故事,题名剡县赤城,讲剡县袁相、根硕二人打猎,逐羊到赤城,遇两女子。可见这类故事当时流传广泛。这些故事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汉末魏晋之际,中原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自然对安定幸福的生活充满向往之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