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无才辨是德发布时间: 2025-02-08 04:20:37 浏览: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心理游戏 #心理医生的日常 案例讨论,新鲜出炉,你觉得这个人是什么问题? 看到一男子指责女生聊两句就要钱。 我留言表示骗子职业聊天要钱这种骗局在 0 几年我读书时正规媒体就已提及,正常人没这种空闲。结果他就骂我年纪大。 此时,有留言者让他出示聊天记录以供吃瓜,发现聊了一个字母,记录不会只有一页,留言者追问他前半段内容时,他直接把瞬间删了。 我明白大概是因为他有问题,女生想以 V50 看看他的实力从而结束交流。 如此一来,他发布信息的目的就清晰可见了,就是想要引战男女对立从而对那个女生进行网暴,不发出女生有问题的部分,只发自己骂的部分,是希望引导大家像自己这么骂她。 那么问题来了:50 万的引战是为了钱,他引战则是为了主动恶心别人,结果反被恶心,于是想在这场恶心中胜出。你觉得这是哪种心理呢?以下选项 A:投射性认同的恶性循环 把自己的恶意、社会对他的恶意,投射到对方身上,以指责对方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的心理防御机制。 B:自恋性防御 当面对留言者正常询问时,通过暴力沟通来转移焦点,害怕自己的逻辑漏洞被揭穿。 C:表演型人格特征 恶意挑衅,通过制造争议来获取关注和满足。通过操控舆论场来获取权力的快感,而删除只是因为操纵失败,对寻求真相不感兴趣。 D:认知失调引发的攻击性代偿 当“探索真相”导致预设剧本失效,他采取了更为激烈的手段试图“扳回一局”,这种赌徒心理反映出难以承受对自我认知的崩塌。 E:小丑人格倾向 在匿名性强的网络环境中,通过极端言行扮演“挑衅者”角色,测试他人底线或满足自己反社会倾向。“男女对立”只是用来快速吸引同类群体的手段。 F:冲突成瘾 负向强化:长期处于被忽视或低自尊状态,通过激怒他人引发激烈回应(即使是负面关注),也能短暂填补内心的空虚感。 G:恶意狂欢心理:引战者从他人痛苦或混乱中获得幸灾乐祸的快感,对自身无力感进行代偿。 H:煤气灯效应倾向 试图通过混淆事实和引导性别对立等方法,操纵他人认知以巩固自己的立场。



评论:
细致的钢铁大使: [笑倒地]哈哈哈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