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无聊的狼牙发布时间: 2019-03-28 09:00:14 浏览:13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撩不动的大叔大家快来看呀!大叔外公家自己的茶叶! “桐城小花”是清朝贡茶,其实是很不错的茶,以前很有名气,只是有些不良的商人,因为茶叶不够从外地收别的回来充数,慢慢的没落了,但是我这个是我外公自家的,绝对没有一根外地的茶叶。 桐城种茶历史悠久,史载明朝大司马鲁山公(孙晋)宦游时得异茶籽,植之龙眠山之椒园。于是,椒园茶与顾渚、蒙顶并称,跻身“贡品”之列,时称椒园茶,又因其冲泡后形似初展花朵,又名“桐城小花”。 龙眠深山灵气如兰如雾,如梦如诗,清雅的芳华萦绕于心,唇齿留香,是思念的甘醇。 文人墨客七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文人嗜茶,不可无或缺也;文人于茶,乃精神之粮耳。古诗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佛门嗜茶、尚茶之风普及。禅茶一味, 涤净心灵之凡。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有诗曰: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香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陆羽作《茶经》、曹晖作《茶铭》、文正范公对茶悦,东坡煮水功亦深。馀附庸风雅,舞文弄墨把茶赋。”#茶 #茶呀茶呀茶 #一碗清茶









评论:
作者: 桐城小花又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每500克成品茶有芽头8000—10000支。成品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碧绿清汤,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产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清人姚兴泉《龙眠杂忆》载:“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桐城风物记》亦载桐城小花“品不减龙井”。旧时桐城人品茶讲究色香味形俱佳,有“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之爱。
作者: 【茶赋】:“自古泛今,茶道兴盛;茶道精神、纯雅礼和。纯为其本,雅为其韵,礼为其德,和为其道。吾弱年居於乡野,家栽茗茶已成园;每至新茶制得,故常邀朋约友,品茗论古谈今;茶性宁静、如潭秋水、洁净高雅、除烦去腻、清心明目、提神益思。新香嫩色,淡绿微黄;煎香烹雪,雀舌蝉膏;悬壶高冲、春风拂面、每相品之,欲为所赋。
作者: 然俗事卒卒,此志无以就;今适逢返乡,见其春色满园,灵牙吐绿,黛叶点点;顿感舌底生津,提神益思,尘虑皆净;一时百感,逐以赋之。山灵五岳秀,茶称瑞草魁;中国名茶,花色品目繁多,形色各有千秋;观音香茗,饮之佳品;而此茗清香异於它者,能还童振拓扶人寿也;群踵而植,锺厥而生;弥谷披岗,一望皆是;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吸天地之灵气;孕日月之精华;从卷绿叶,枝枝相连;木兰堕落花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观音初成、沈重壮结、青蒂绿腹、沫成华浮、状如蜻首、色泽鲜润。如有意乎敦本,故微文而妙质。味馥郁而甜鲜;形卷曲而壮结;汤色黄而清澈;;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