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相关理论
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父母的职责根本就是帮助孩子培养TA拥有照顾未来本人人生的能力。
每个婴儿出生后,大约需要2年左右时间(有些甚至需要4年),心理上才能清楚的觉察“我是独立的,我有自己的人生”,在这2年时间里,会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生出来了,但心理状态我还在妈妈肚子里,跟妈妈是一体的;
第二阶段:我出生了,我离开了妈妈肚子,但是我跟妈妈在一起,妈妈知道我的需求;
第三阶段:我出生了,脐带剪断了,妈妈属于我,我有妈妈全部的爱;
孩子出生年龄差小于2岁时,大的孩子会有“我不想跟你分享妈妈”的心理,这种情况下,父母引导不当时,大的孩子很可能出现资格感缺失;
一个家庭里无论有多少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妈妈全部的爱;
孩子8-12岁是青春期前期,13-18岁是准成人期,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必然的,因为想要独立思考;
青春期开始,父母只能选择和孩子做朋友,平等的给予支持,信任;
十一、二岁以后,鼓励男孩子多跟爸爸连结,女孩子多跟妈妈连结;
孩子有时候不愿意成长,根本是为了配合妈妈;(讽刺动画短片:妈宝的一生)
孩子企图自残的情况,其目的是:爸爸妈妈,请你们看看我;
父母越溺爱孩子,越减少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
(父母对孩子的出发点是爱,总以为做的更多,就是爱孩子。)参考父母的职责
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跟与父亲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与母亲关系对人生的影响大于与父亲的关系;
安全感来自于和母亲的连结,与父亲的连结主要是力量感;
把握孩子的好奇心,好奇的背后是一份动力,鼓励孩子多试试,孩子在尝试过程中,不会考虑困难。懂得有效继续,无效改变。如果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孩子长大后多半会有无力感;
让孩子有动力、感到乐趣的常见十种来源:
1、神秘
2、新奇
3、变化多
4、节奏快
5、意想不到
6、挑战
7、竞赛
8、可以帮助人
9、可以证明能力
10、可以得到奖励。
出了家庭系统,需培养与同学,朋友,同事,社会和谐相处,融洽的能力。
孩子向妈妈投诉爸爸,妈妈:我有什么办法,她是我的老公嘛,你可以不要爸爸,我不能不要老公嘛
爸爸向妈妈投诉孩子,我有什么办法,他是我们的孩子嘛,我又做不到
扮小孩,扮无力,示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