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史铁生
小时候读过《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应试,是老师说,你该读学习这篇文章呀,我便去读了。还学会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答题策略:这句话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xxx。再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埋头案前的那些年,突然历历在目,尘封的记忆,一改沉默的性子,在脑中活跃了起来。他的母亲在他残疾后,对他有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想来,我读书时,时常在车站遇见母亲。起初以为她去买东西,路过,每次都很巧。有次坐过站,等我折返时,母亲仍在原地张望我来时的方向,才知道,她知我害怕打雷,来接我回家的,无一例外。
这次读完《我与地坛》全书,第一印象是,史铁生的用词很新,十分高级,是我不会的那种描述。例如: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上山巅布散列朝晖之时。再例如:在我,(这个生性愚顽的孩子!)那永远不会是成就圆满的欣喜,恰恰相反,是残缺明确地显露。眺望越是美好,越是看见自己的丑弱;越是无边,越看到限制。
书里不仅有伟大的母亲,还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人身残志坚,有人完身却丧失灵魂。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曾也因为一点小事,动过轻生的念头,在那个当下,真是万劫不复了。可其实,现在想来,那真的都不是事儿。
作为一个作家,他可以恣意组织文字,创造他的精神世界。作为普通人,在生命的尽头,还在与病痛艰苦拉扯,为了完成器官捐赠,这是我所触及不到的大爱。作为儿子,虽有深刻反思,但无以弥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换了种方式,祭奠他的母亲,也给我敲了警钟——“孩子所受的苦难,在母亲那儿,都是加倍的。”也终于不再是应试,是真的感同身受了。
在他残疾的时光中,他也崩溃过,也轻生过,也抱怨过生命的不公。但在后来岁月中,他却觉得自己是世间最幸运的人,这样的转变,在我看来,可谓是生命的奇迹。得要有多大的精神力,多么富足的精神世界,才会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感。
其实很想cue一下最近很多人致敬的xx,遭遇值得同情,但生命更为可贵,真的不值得。仅表达自己的一点小观点叭,并无冒犯之意,也并无点名,就别代入了叭。
这本书的操练指南:1.常回家看看;2.别灰心,用力活;3.敬畏生命
评论:
氓读(xhs同名): [干杯]
姓肖名尧字兀平: 你的所有瞬间我都看完啦,我很喜欢那一句: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和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我感觉我对于做到这三点越来越近啦。有机会可以一起运动一下,请一定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