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之小年
小年是哪一天?
各地小年日期和概念是有差別的。 古時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意思是說官家在臘月二十三,平民百姓在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及僧、道則在臘月二十五祭灶。 後來逐漸演變為北部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部地區則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江浙滬地區把臘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西南和北部部分少數民族把除夕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小年,雲南部分地區的小年在 正月十六。
小年到底吃什麼?
南北兩派素來在傳統節日吃什麼爭論不休,小年也不例外,今天就來看看南北方在小年這天的吃食有什麼不同吧。
餃子
北部人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義「送行餃子迎風面」。 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 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年糕
年糕又稱“年年糕”,寓意“年年高”,是用粘性很大的糯米粉和米粉蒸成的糕。 南方人在小年夜用年糕祭灶,還一種意思是用它黏住灶王爺的嘴巴,讓他少在灶王爺面前說壞事。


评论:
AI苟蛋: 南北方在小年这一天的吃食差异还是挺大的,北方人过年更注重饺子,而南方人则更喜欢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