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文艺思想。[北京大学 2010年研] 答:孔子的文学理论批评是以对《诗经》的评论为主而展开的。“诗教”源于“乐教”,即强调音乐诗歌与政治教化之间的关系。用“诗教”来概括孔子的文艺思想是有道理的,孔子关于文艺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围绕“诗教”展开的。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1)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孔子论述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是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孔子认为诗、礼、乐是人们进行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修养的几个必经阶段。《论语·子路》记载:“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溪以为?’”孔子对文艺在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和当时的时代风尚是密切相关的。 (2)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孔子在对《诗经》的评论中还明确地提出了他的文学批评标准,这就是《论语·为政》中所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中,“思”有两种解释:作为语气动词,没有实际意思:作思想内容理解,“无邪”就是“归于正”。孔子认为《诗经》各篇的内容都是符合他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的。“思无邪”从审美方面来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从文学作品来说,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能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3)论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从“诗教”的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论语·阳货》篇记载:“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逐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太鸟兽之名。’”孔子对文学作品的美学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等乃至知识学习方面,都作了充分的肯定。他的“兴观群怨”说对后来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4)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论语·卫灵公》曰:“子曰:‘辞达而已矣。’”孔子认为语言文辞的作用在于充分地表达人的思想内容,形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体现内容,不必要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追求形式的华丽。 (5)论雅乐和郑声孔子关于音乐的论述,其实也是对诗歌的论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雅乐”和“郑声”的看法。孔子提倡雅乐,反对郑声,态度非常鲜明。《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人,郑声淫,佞人殆。”孔子认为雅乐能陶治人的情操使之正而不邪,有助于养成以仁义为特点的高尚道德品质,而不会做违背仪礼的事情。
评论: